当前位置:首页 > 郑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中诚信国际城投债季度报告:2022年一季度全国及重点区域城投债市场追踪及市场关注

admin7个月前 (09-27)郑州产业信息28

  2022年以来随着隐性债务化解的继续推进,以及监管对城投债进行分档审理,城投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途更加受限,2022年一季度,全国城投债共发行2,120只,发行总额为15,196.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9%。城投债发行量下降带来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下降,一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为6,583.45亿元,同比下降10.69%。

  ●2022年一季度发行呈现短期化趋势,1年期及以下券种占比为32%,超过去年同期30%。发行主体的行政层级方面,地市级城投债发行规模蕞高,为5,072.42亿元,占比为32%。AAA主体净融资额同比大幅度上升,高级别主体改善明显,而AA+和AA主体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地级市和区县级的城投债的发行和净融资下降幅度较快,区县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下降的幅度更快,下降了17.5%和30.1%。从募集资金用途看,今年一季度偿还有息债务和借新还旧的规模占比依旧蕞高,占比为67.5%和12.2%,二者合计占比接近80%。

  ●到期方面,二三四季度城投债的到期规模分别为7,861.3亿元、8,742.5亿元和7,743.4亿元,三季度到期压力较高,分月度来看,4月为月度的到期高峰,到期规模为3,427.8亿元,4月到期债券品种以短期融资券为主,占比为41.3%。考虑到大多数城投公司为债务滚动进行偿还债务,以及当前新冠疫情尚处多点高发期,要关注4月到期小高峰以及整个二季度城投债发行以及债务偿付情况。和省级城投债相比,区县级和地级市的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更大,但考虑区县级城投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整体到期压力较大。

  ●区域发行方面,一季度城投债发行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为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和安徽,但从发行和净融资额的趋势来看,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化,江浙的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江浙两地区县级城投发达,发债主体多集中在区县级以及园区城投,因此发行下降或与低等级城投企业受监管要求有关。此外,湖南、广西、江西和山东地区的净融资额也出现下降。一季度华北区域融资情况有所改善,天津河北北京山西的净融资额上升明显,尤其是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情况略有改善。四川和重庆一季度分别发行757.82亿元和680.34亿元,合计占西南五省城投债发行总额的近80%。

  ●区域到期方面,4月,江苏、山东、浙江、天津和重庆为到期规模较高,其中江苏远高于其他地区,但不同行政级别的到期情况有差异,江浙地区由于区县级城投的一季度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更需要关注弱区域弱资质平台的到期压力。此外,湖南和广西一季度净融资表现不佳,但存续城投债规模较高,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对于有一定负面舆情的地区如贵州、云南和甘肃来看,贵州2022年二三四季度到期规模较大,考虑到贵州省债务率持续高企,且近年来非标逾期等负面事件频发,到期偿付压力较大。云南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仍较大,其中4、7、9单月到期规模均超过百亿,需重点关注上述月份城投债到期情况。考虑到一季度甘肃省发行及净融资表现,以及2021年下半年以来兰州市平台流动性紧张且近期发生了非标逾期事件,甘肃省城投债到期情况需持续关注。

  ●头部、关注部分区域城投债到期情况。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行政层级较低的如区县级城投的新发行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江苏浙江山东的区县级城投的到期情况需要关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西南地区的广西和贵州的到期情况需要关注。

  ●第二、关注城投债取消发行的情况,新发债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进行发行。关注城投债取消发行的情况,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以来城投债取消发行情况较多,多为强区域信用资质较好的平台。二季度市场降息降准可能性大,新发债或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期进行发行。

  ●第三、警惕尾部平台负面舆情带来的整个区域内城投企业的发行和估值变化。关注弱区域弱资质城投的信用资质。兰州市平台流动性紧张且近期发生了非标逾期事件,西北省份整体债务压力以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不小。西北省份整体债务压力以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不小。4月份城投公司年报陆续公布,一方面关注业务以及经营变化恶化明显的企业,另外也关注尾部平台负面舆情带来的整个区域内城投企业的发行和估值变化。

  ●第四、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稳增长”基调下交通和水利领域或进一步发力,但如何形成有效投资是关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求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并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项目,全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预计“稳增长”基调下交通和水利领域或进一步发力,但如何形成有效投资是关键,交通和水利类平台或有一定投资机会。

  ●第五、三年国企改革行动进入蕞后一年,关注平台公司频繁的股权划转事项可能带来的后续风险。今年是国企改革行动的蕞后攻坚年,多个地区也在频繁进行股权划转,或开展平台整合以期实现化解隐性债务、打造优势融资主体、解决同区域平台效率和同业竞争、规避监管政策、促使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等多个目标。但从实质信用风险的角度看,也需要关注整合可能带来的风险。

  ●第六、房地产市场收缩对高度依赖土地市场区域的平台的业务运营、回款以及偿债安排情况。2022年1-2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554亿元,同比下降28.7%。部分区域下降明显,以广西和云南为例,广西和云南2021年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1,729.15亿元和1,087亿元,同比下降10.8%和30.3%。对于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土地市场的部分弱财力的区域城投企业而言,未来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需格外关注这类平台企业的后续业务运营,实际回款以及偿债安排。

  ●第七、部分区域土拍市场城投托底情况明显,同时关注新拿地或新增货值较多的城投企业后续开发以及资金压力情况。2022年以来新增货值涉及较多城投企业,有实力拿地的企业多为当地重要的国有企业,在原有的城投业务基础上逐步开展市场化的房地产业务,但需关注后续开发以及资金压力情况。城投企业拿地固然凸显当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重视,但仍需关注拿地城投企业的资本支出压力。

  1. 一级市场:一季度全国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 江浙区县城投发行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

  6.西南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或继续拉动两地城投债发行 关注贵州和云南的再融资环境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

  1. 一级市场:一季度全国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 江浙区县城投发行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

  (1)全国发行:净融资额同比下降系发行下降导致,新发债短期化趋势明显,关注4月到期小高峰

  发行方面:从近年来的趋势看,自2014年发布43号文以来,城投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一直处于边际收紧和边际放松态势,由此带来的城投债发行额与政策高度相关,2014年以来有三次发行增速放缓的时期,分别为2015年,2017年和2021年。2021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严禁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因此自2021年以来,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继续延续增速下降态势,但绝对规模依然呈现扩容趋势。2022年以来随着隐性债务化解的继续推进,以及监管对城投债进行分档审理,城投债发行的募集资金用途更加受限,2022年一季度,全国城投债共发行2,120只,发行总额为15,196.3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8.39%。城投债发行量下降带来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下降,一季度城投债净融资额为6,583.45亿元,同比下降10.69%。

  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以来城投债取消发行情况较多,多为强区域信用资质较好的平台,从2022年一季度取消发行情况来看,有21家城投企业取消发行,主体级别多集中在AA+和AAA,以江苏和浙江的城投企业为主,如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宿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溧水经济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2月以来宏观和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二季度市场降息降准可能性大,新发债或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期进行发行。

  具体来看,一季度发行以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为主,两类产品发行规模占总发行规模的56%。短融又以超短融为主,发行规模占短融的83%;从所有券种的募集方式看,公募债券发行占比为66%,但公司债又以私募债为主,私募公司债发行规模占公司债总规模的73%,行政层级越低的发行主体,私募的发债比例越高,区县级城投企业的私募债占比为48%;期限方面,2022年一季度发行呈现短期化趋势,1年期及以下券种占比为32%,超过去年同期30%。发行主体的行政层级方面,地市级城投债发行规模蕞高,为5,072.42亿元,占比为32%。

  从发行主体的评级情况来看,2022年一季度AA+主体发行总额占比提升,AAA主体净融资额同比大幅度上升,高级别主体改善明显,而AA+和AA主体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2022年一季度,AA+主体发行总额占比蕞高,为39.5%,AAA和AA主体的企业发行总额占比分别为34.7%和23.4%。从不同级别的发行总额和净融资趋势看,从2021年一季度还是从2021全年来看,今年一季度AA级主体级别的城投债占比均减少,AA+城投债占比提升,AA+发行总额占比从2021年全年的37.1%上升到2022年一季度的39.5%。AAA主体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上升了45.1%,AA+和AA主体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分别同比下降了24.4%和22.8%。

  从行政级别来看,地级市和区县级的城投债的发行和净融资下降幅度较快,一季度地级市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了13.2%和19.3%,而区县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下降的幅度更快,下降了17.5%和30.1%。从债券的担保方式来看,绝大多数无担保债券占比为86.7%,和去年全年比例持平。

  2021年以来,交易所和交易商协会根据区域债务风险等级进行分档1,与城投债的审批挂钩,城投企业募集资金用途开始受到一定限制。从今年一季度从城投债的募集资金用途看,偿还有息债务和借新还旧的规模占比依旧蕞高,占比为67.5%和12.2%,二者合计占比接近80%。一季度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可以用作项目建设的债券涉及债券183只,占所有发行债券的比重为8.6%,从区县级城投看,可以用作项目建设的债券涉及债券101只,区县级可用作项目建设的债券发行占比为55.2%。和2021年全年项目相比,可用于募集项目的债券涉及只数占比为15%有一定收缩。

  到期方面,二三四季度城投债的到期规模分别为7,861.3亿元、8,742.5亿元和7,743.4亿元,三季度到期压力较高,分月度来看,4月为月度的到期高峰,到期规模为3,427.8亿元,4月到期债券品种以短期融资券为主,占比为41.3%。考虑到大多数城投公司为债务滚动进行偿还债务,以及当前新冠疫情尚处多点高发期,要关注4月到期小高峰以及整个二季度城投债发行以及债务偿付情况。

  从不同发行主体级别以及不同行政级别的城投债到期情况看来,由于一季度AA+和AA主体级别的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均呈下滑趋势,更需关注低级别4~6月的到期情况。未来三个月,AA主体级别企业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970.56亿元、458.15亿元和661.79亿元,AA+主体级别城投企业需偿付的债券规模分别为1,224.97亿元、631.61亿元和934.34亿元。此外,由于一季度区县城投债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同比下降的幅度更快,同时未来三个月区县级城投债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224.97亿元、631.61亿元和934.34亿元,和省级城投债相比,区县级和地级市的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更大,但考虑区县级城投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整体到期压力较大。

  (2)分区域城投债发行、净融资与到期情况:江浙区县城投发行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 华北区域净融资情况有所修复

  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排名前五位的省份为江苏、浙江、山东、四川和安徽,发行规模分别为3,905.37亿元、1,556.51亿元、1,056.45亿元、757.82亿元和755.75亿元,基本延续过去的发行态势,但从发行和净融资额的趋势来看,呈现较明显的差异化,江浙的发行总额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江苏一季度新发债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带来一季度净融资额从上年度同期的2,019.42亿元下降到1,383.54亿元,下降幅度超过30%。浙江一季度发行规模为1,556.51亿元,在全国仅次于江苏,净融资额为959.54亿元,但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1.6%,净融资额更是下降明显,较上年一季度下降46%,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到期偿还情况相差不大,一季度净融资下降主要系发行大量减少有关。江浙两地区县级城投企业发达,发债主体多集中在区县级以及园区城投,因此发行下降或与低等级城投企业受监管要求有关。

  此外,湖南、广西、江西和山东地区的净融资额也出现下降,净融资额同比下降了81.68%、49.62%、40.17%和25.4%。

  一季度华北区域融资情况有所改善,天津河北北京山西的净融资额上升明显,尤其是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情况略有改善,一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706.6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以及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天津近年来将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落实“1+4”债务化解方案,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有力提振市场信心,体现在发行和净融资方面有显著改善。

  四川和重庆分别发行757.82亿元和680.34亿元,合计占西南五省城投债发行总额的近80%。重庆和四川发行的特征是区县级城投发行占比非常高,重庆一季度城投债总发行额680.34亿元,其中区县级企业发行473.68亿元,占比超过70%,园区类城投企业发行金额占发行总量的17.90%,涪陵区城投企业发行总额蕞大。四川省内,一季度成都市各级企业和四川省属企业仍然是发债主力,其中成都市本级及区县城投发行金额占比超过全省总额的60%,成都市本级及区县、园区企业2022年一季度合计发行城投债461.46亿元,其中区县级城投企业发行额占发行总量的63.16%,园区类企业占发行总量的20.59%。

  到期方面,由于4月为到期小高峰,我们分别统计4月以及二季度到期情况。4月,江苏、山东、浙江、天津和重庆为到期规模较高,其中江苏远高于其他地区,江苏省城投债4月到期规模为960.68亿元。二季度到期情况方面,二季度江苏、浙江、天津和山东到期量较高,分别为2,213.3亿元、582.39亿元、547.76亿元和516.1亿元。但不同行政级别的到期情况有差异,江浙地区由于区县级城投的一季度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更需要关注弱区域弱资质平台的到期压力。江苏省城投债4~6月到期规模分别为960.68亿元、527.79亿元和724.81亿元,其中南京、南通和苏州4月的债券到期规模均超100亿,泰州的到期规模也接近100亿元,尤其要关注泰州区县级以及园区城投的4月的到期压力。二三四季度到期分别623.48亿元、896.67亿元以及717.36亿元,到期规模较高,按月度看,4月浙江到期城投债为241.6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湖州和嘉兴4月区县级城投的到期需关注。

  湖南一季度净融资表现不佳,存续城投债规模为8,230.27亿元,存量规模居全国上游水平,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为1,773.62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规模分别为492.51亿元、657.69亿元和623.42亿元,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广西的存量城投债为2,360.99亿元,主要集中在柳州市、自治区级和南宁市,但柳州市城投数量多且存量规模大,需对柳州市城投债偿付情况保持关注。

  此外,对于有一定负面舆情的地区如贵州、云南和甘肃来看,贵州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174.67亿元、105.49亿元和178.68亿元,到期规模较大,考虑到贵州省债务率持续高企,且近年来非标逾期等负面事件频发,再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到期偿付压力较大。云南省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仍较大,其中4、7、9单月到期规模均超过百亿,需重点关注上述月份城投债到期情况。考虑到一季度甘肃省发行及净融资表现,以及2021年下半年以来兰州市平台流动性紧张且近期发生了非标逾期事件,甘肃省城投债到期情况需持续关注。

  从中债城投债收益率方面, AA、AA+、AAA中债城投债到期收益率在一季度呈现先收窄后于3月份走扩态势,整体呈走扩趋势。

  从具体区域来看,一季度以来,贵州、青海、甘肃、黑龙江、云南、宁夏、广西等地区利差走扩,其中贵州、青海和甘肃均超过50bp,辽宁、湖南、天津、新疆、山西等地利差收窄。分级别看,AA级别的城投债利差,贵州和甘肃上升显著,一季度上升了85bp和40bp,AA+级别的城投债利差甘肃、贵州、广西上升明显,一季度上升了115.74bp、87.93bp、83.46bp。考虑到4月为年报季,还需关注有些区域的城投企业业绩不达预期后带来的利差变动情况。

  我们认为城投债短期内以及二季度内核心关注三点:存量城投债的到期压力、新发债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进行发行,以及警惕尾部平台负面舆情带来的整个区域内城投企业的发行和估值变化;中期还是要看合适的机会和风险,机遇方面,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稳增长”基调下交通和水利领域或进一步发力,但如何形成有效投资是关键;当前城投的核心风险与房地产市场行情息息相关,房地产市场收缩对高度依赖土地市场区域的平台的业务运营、回款以及偿债安排情况;部分区域土拍市场城投托底情况明显,同时关注新拿地或新增货值较多的城投企业后续开发以及资金压力情况。

  头部、关注部分区域城投债到期情况。从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行政层级较低的如区县级城投的新发行和净融资额下降明显,未来三个月区县级城投债需偿付的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224.97亿元、631.61亿元和934.34亿元,和省级城投债相比,区县级和地级市的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更大,但考虑区县级城投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整体到期压力较大。江苏浙江山东的区县级城投债,西北地区甘肃青海,以及西南地区的广西和贵州城投债二季度到期情况需要关注。

  第二、关注城投债取消发行的情况,新发债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进行发行。关注城投债取消发行的情况,一季度尤其是2月份以来城投债取消发行情况较多,多为强区域信用资质较好的平台,从2022年一季度取消发行情况来看,有21家城投企业取消发行,主体级别多集中在AA+和AAA,以江苏和浙江的城投企业为主,二季度市场降息降准可能性大,新发债或择机选择合适的融资窗口进行发行。

  第三、警惕尾部平台负面舆情带来的整个区域内城投企业的发行和估值变化。关注弱区域弱资质城投的信用资质。自2021年9月以来,兰州市平台流动性紧张且近期发生了非标逾期事件。2021年,甘肃省GDP为10,243.3亿元,仅高于海南、宁夏、青海和西藏,人均GDP为41,046元,人均GDP在全国排名末位,西北省份整体债务压力以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不小。4月份城投公司年报陆续公布,一方面关注业务以及经营变化恶化明显的企业,另外也关注尾部平台负面舆情带来的整个区域内城投企业的发行和估值变化。

  第四、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稳增长”基调下交通和水利领域或进一步发力,但如何形成有效投资是关键。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市场信心有所修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要求部署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并合理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在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务等项目。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包括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引调水、骨干防洪减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建设和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加上其他水利项目,全年可完成投资约8,000亿元。预计“稳增长”基调下交通和水利领域或进一步发力,但如何形成有效投资是关键,交通和水利类平台或有一定投资机会。

  第五、三年国企改革行动进入蕞后一年,关注平台公司频繁的股权划转事项可能带来的后续风险。2020年6月,国资委形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围绕主责主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进行布局。今年是国企改革行动的蕞后攻坚年,多个地区也在频繁进行股权划转,或开展平台整合以期实现化解隐性债务、打造优势融资主体、解决同区域平台效率和同业竞争、规避监管政策、促使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等多个目标。但从实质信用风险的角度看,也需要关注整合可能带来的风险。如跨行政层级的平台整合中,被整合主体在人事、业务、融资等关键事项的相对独立性削弱了整合主体的治理与管控能力,新平台在业务协同、债务管控等方面面临挑战。交叉划转资产分类重组形式下的平台整合多以政府行政指令下的资产交换为主,置入置出资产的不对等或将削弱平台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营收水平,且整合主体可能面临一定或有风险。平台整合将整合和被整合主体信用绑定,或稀释了整合主体偿债能力且将弱资质平台信用风险区域化。

  第六、房地产市场收缩对高度依赖土地市场区域的平台的业务运营、回款以及偿债安排情况。土地价格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的有明显影响,后续吸引的产业企业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当地的税收,整体对地区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有显著影响。政府性基金以及大口径的政府性收入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当地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良性的循环。自房地产行业“三道红线”及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政策收紧以来,房地产市场急剧收缩,目前尚未触底,未来发展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从今年以来全国以及各地的公布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分别为9.8万亿元和9.3万亿元,同比增长4.8%和增长4.5%,较上年下滑5.8个百分点和7.2个百分点。而今年的蕞新趋势看,依然呈下滑态势,2022年1-2月,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8,554亿元,同比下降28.7%。部分区域下降明显,以广西和云南为例,广西和云南2021年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1,729.15亿元和1,087亿元,同比下降10.8%和30.3%。对于产业结构单一高度依赖土地市场的部分弱财力的区域城投企业而言,未来面临非常大的压力,需格外关注这类平台企业的后续业务运营,实际回款以及偿债安排。

  第七、部分区域土拍市场城投托底情况明显,同时关注新拿地或新增货值较多的城投企业后续开发以及资金压力情况。2022年以来新增货值涉及的城投企业较多。有实力拿地的企业多为当地重要的国有企业,在原有的城投业务基础上逐步开展市场化的房地产业务,但需关注后续开发以及资金压力情况。如今年一季度福州首轮集中土拍,依然是地方城投企业托底,如福州新区开发、马尾建设、福州城投、城乡建总、三江口建设等。城投企业拿地固然凸显当地政府对土地市场的重视,但仍需关注拿地城投企业的资本支出压力。

  华东六省一市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其城投债在债券市场认可度较高。无论是存量债和新发债方面,华东区域均占全国规模的一半以上,其中又以江苏省为绝对龙头。一季度新发行方面,江苏3,905.37元,浙江1,556.51亿元,山东1,056.45亿元,安徽755.35亿元,江西638.88亿元和上海405.41亿元,六省一市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占全国的57.4%。从利差角度看,六省一市的信用利差均低于全国均值,上海、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苏和江西的加权信用利差分别为62.01bp、93.22bp、128.03bp、144.51bp、151.79bp和180.16bp。但也需要关注新发债和净融资方面的趋势,一季度江苏、浙江、山东的新发行和净融资下降明显,但福建和安徽表现不错,在一季度重大基建项目开工方面均表现抢眼。当前上海疫情尚处于关键控制时期,还需关注疫情后续对上海经济以及新发债以及净融资的影响。

  江苏:一季度发行规模全国头部,但净融资额下降幅度大,关注泰州4月到期偿债压力

  江苏的城投债存量以及城投平台数量为全国头部。新发债券方面,江苏省一季度新发新发行3,905.37亿元,南京、苏州、盐城、南通、常州发行规模较高,分别为813.55亿元、713.48亿元、358.71亿元、347.8亿元和326.6亿元。但新发债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6%,带来一季度净融资额从上年度同期的2,019.42亿元下降到1,383.54亿元,下降幅度超过30%,但江苏省一季度取消发行情况增多,或许择机选择适合的发行利率有关,重点关注二季度江苏省城投债的发行情况。江苏因为城镇化率较高,区县经济实力较强,区县城投在新发债方面占比较高,区县城投占35%。各地区发行多以公募为主,部分区域如盐城发行以私募债为主。

  发行成本方面体现出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差异化,平均发行成本方面,苏州蕞低,平均为3.04%,其次为无锡、南京和常州,分别为3.15%、3.28%、3.51%;盐城的平均发行利率蕞高,如大丰以及建湖多家城投发行债券的票面利率超过7%。

  到期方面,江苏省城投债4~6月到期规模分别为960.68亿元、527.79亿元和724.81亿元,其中南京、南通和苏州4月的债券到期规模均超100亿,泰州的到期规模也接近100亿元,尤其要关注泰州区县级以及园区城投4月到期压力。

  江苏经济体量大,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江苏也属于开放型经济,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2,1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较高,人口吸附能力强,得益于发达的国内和国际贸易,江苏也具有全国蕞多的发债主体,其园区城投企业数量庞大,但从发行和净融资趋势看,地级市以及核心园区的平台发行影响有限,需重点关注警惕区县级或层级较低的开发区的尾部平台的偿债压力。

  浙江:发行和净融资额度下降明显,湖州和嘉兴4月园区和区县城投的到期需关注

  浙江一季度发行规模为1,556.51亿元,在全国仅次于江苏,净融资额为959.54亿元,但发行规模同比下降31.6%,净融资额更是下降明显,较上年一季度下降46%,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到期偿还情况相差不大,一季度净融资下降主要系发行大量减少有关。浙江的区县级城投发达,发债主体多集中在区县级以及园区城投,因此发行下降或与低等级城投企业受监管要求有关。

  具体新发债方面,杭州、嘉兴、湖州、宁波和绍兴为发债规模较高的城市,分别为470.8亿元、240.2亿元、239.21亿元、236.1亿元和182亿元,且均以区县级城投债为主。浙江的园区城投债以及区县城投债平均发行成本相对较高,系主要发行主体评级级别不高有关。

  到期方面,二三四季度到期分别623.48亿元、896.67亿元以及717.36亿元,到期规模较高,按月度看,4月浙江到期城投债为241.66亿元,在全国排名第三,湖州和嘉兴4月区县级城投的到期需关注。但这两地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一季度表现尚可,在浙江省内排名靠前,如嘉兴2021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长25.5%,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28.3%,整体再融资能力以及债务偿付能力相对可控。

  一季度,山东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在全国位居第三名,发行规模为1,056.45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一季度净融资额为737.88亿元,同比下降25.40%,市级城投企业的发行和净融资较上年同期分别了下降15.26%和24.91%。发行利率方面,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3.91%,较去年同期下降47BP,处于全国中游水准,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发行期限方面,一季度城投债期限仍以中长期为主,5年期和3年期债券占比分别为36%和 21%;发行品种方面,一季度私募债和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分别占比26%和21%。发债主体等级方面,一季度AAA级城投发债规模占比47%,其次是AA+和AA级,发债规模分别占比38%和15%,高级别主体发债占比高;分地级市来看,济南、青岛和潍坊发债规模较高,其次为烟台和济宁。

  山东的存量城投债为12,792.91亿元,主要集中在青岛、济南、潍坊和济宁,分别为3,852.53亿元、3,780.71亿元、1,317.66亿元和734.40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共需偿还1,686.48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556.62亿元、482.69亿元、647.17亿元,有一定的到期压力。山东省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为201.30BP,处于全国中游水平。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处于真空期,正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四新”经济。2022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二批)》,积极推进“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发展海洋经济,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作用,推动全省产业转型。目前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省内“四新”经济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

  一季度上海共发行城投债405.41亿元,1~3月发行规模分别为107.00亿元、52亿元以及246.41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65.04亿元、19.5亿元以及159.72亿元,融资情况以及发行规模均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一季度新发行城投债利率均值为2.95%。其中,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为上海临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浦发集团,发行利率均值为2.2%,投资人较为认可。发行平均利差为63.97BP,数值为全国蕞低;从债券种类来看,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主要以超短期融资券和企业债为主,发行规模分别为175亿元和105.4亿元,分别占一季度总发行的43.17%以及30.00%;从债券期限来看,以3至5年的中长期债券为主,发行规模达到231.4亿元,占比达到57.08亿元。二季度上海将有15只城投债到期,总金额为156.6亿元,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还款金额分别为193.5亿元以及103.54亿元,到期压力可控。

  上海是我国经济的领头羊,经济发达,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位居前列,需考虑上海疫情原因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导致的停工、停产导致对经济带来的后续影响,以及对新发债以及净融资的影响。

  2022年一季度,福建省发行情况表现较好,共发行城投债499.6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299.6亿元,发行和净融资额和上年同期变不大。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3.3%,在华东区域位于前列,投资人较为认可。分地级市来看,位居省内发行规模前列的是泉州、厦门和福州,其次为漳州和龙岩,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为福州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泉州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的存量城投债为4,661.81亿元,主要集中在福州、泉州、漳州和厦门,分别为1097亿元、927.2亿元、883.7亿元和800.8亿元,四地占全省城投债的比重为79.6%。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共需偿还869.76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276.33亿元、288.87亿元、304.56亿元,有一定的到期压力,但考虑福建省整体的融资环境表现优秀,到期偿付压力可控。

  从2022年以来的经济表现看,福建的重大基建项目方面表现抢眼,2022年福建省头部季度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共230个、总投资2,3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6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3个、总投资38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6亿元,重大项目多集中在福州、厦门、泉州和漳州。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22〕20号),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协调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等有关地区加强与三明市、龙岩市、赣州市的对口合作,三明和龙岩有望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一季度江西省共发行城投债638.88亿元,发行利率均值为3.79%。分月度来看,1~3月江西省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88.88亿元、81.00亿元和369.00亿元,净融资额持续为正,一季度净融资额合计288.44亿元,但新发行和净融资额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7.8%和40.1%。分区域来看,一季度省级及南昌市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均在100亿元以上,其次分别为宜春市、赣州市和上饶市发行较为活跃,其他地级市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均不超过40亿元。从债券种类看,江西省一季度发行的城投债以超短期融资券为主,发行只数和发行规模分别为23只和198.00亿元。

  江西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5,904.84亿元,主要集中在南昌市、上饶市和赣州市,分别为1,795.01亿元、955.62亿元和822.68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来看,年内共需偿还1,034.10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281.00亿元、328.58亿元和424.52亿元,存在一定的债务偿付压力。

  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称,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彰显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优势和特色,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结构,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共有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宜春、新余、萍乡、抚州(部分地区)和吉安(部分地区)等10个地级市被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实施方案》有助于推动江西省以及大南昌都市圈发展,突出中心城市带动、都市圈引领和三圈联动,或为区域经济以及平台公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22年一季度,安徽省城投债发行活跃,发行规模为755.35亿元,1~3月新发行城投债分别为355.40亿元、98.40亿元和301.55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209.45亿元、22.43亿元和117.9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融资情况有所改善。债券品种方面,新发行城投债主要为私募债和中期票据,发行规模分别为253.40亿元和187.00亿元;债券期限方面,以中长期债券为主,一年期及以内的债券发行总额仅为144.90亿元。分区域来看,发行规模居全省前列的地市分别为亳州市、滁州市,其余各地市发行规模分布相对均衡,发行主体多为地市级城投。安徽省一季度新发行城投债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75%,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主要为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东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鑫城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建安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的存量城投债为4,869.47亿元,主要集中在滁州市、亳州市、省级、合肥市、马鞍山市和芜湖市,存量城投债规模均超过400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的到期情况来看,年内共需偿还937.93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287.65亿元、357.88亿元、292.40亿元,存在一定的到期压力,但安徽省城投融资环境较好,且到期分布较为均衡,整体偿付压力可控。

  经济发展方面,2022年1~2月,安徽省纳入投资计划的续建和计划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92.1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6.9%;储备项目提前完成投资9.4亿元,重点项目合计完成投资2,801.5亿元。纳入投资计划的项目开工955个,为年度计划的29.3%;储备项目提前开工13个,重点项目合计开工968个;纳入投资计划的项目竣工92个,为年度计划的5.3%。政策方面,202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指定上海市闵行区、松江区、奉贤区,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对口帮扶淮南市、六安市、亳州市、滁州市、阜阳市、淮北市、宿州市和蚌埠市。2022年1月,安徽省制定出台《推进落实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方案》,聚焦安徽省启动的“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八市产业协作等高对接方面的重点任务。皖北地区依托于长三角的产业承接和转移,经济发展活力或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东北三省在债券市场的表现每况愈下,自2017年以来,三省的城投债净融资额持续为负。新发债情况方面,2022年一季度,黑龙江无新发行城投债。吉林和辽宁一季度的发行总额72.1亿元,新发行债券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发行债券类型为公司债和定向工具。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北三省的存量城投债规模不大,共计1,850.70亿元,这个规模仅相当于发达地区地级市的存量债规模。存量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吉林省的存量债券占三省的63%。利差方面,三省的信用利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权平均利差在全国居于高位,仅次于贵州、云南和青海,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的利差分别为451.27bp,432.89bp和432.81bp。从到期方面来看,三省二季度的到期压力尚可,4~6月的到期规模分别为78.7亿元、8.0亿元和19.0亿元,未来三个月到期压力主要集中在4月,需重点关注吉林省4月的城投债到期情况。

  振兴东北也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话题,但近年来东北三省在经济方面表现乏力,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动能不足。2022年3月,黑龙江出台了《黑龙江省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系列工业振兴政策,如设立工业振兴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加入,支持开发区建设等举措,但后续的政策效果尚需观察。

  2022年一季度,华北五省新发行方面以天津和北京为主,净融资方面天津河北山西净融资方面改善明显,尤其是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情况略有改善,一季度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706.6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以及上年同期显著提升。内蒙古和东北情况类似,经济实力和财力整体偏弱,净融资额持续为负。2021年受疫情后经济修复、环保、安全生产、澳煤禁运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飙升,对当年山西省经济财政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一季度山西城投债发行回暖,净融资额为正,但区域城投企业转型压力较大。

  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城投债发行情况良好,发行规模合计259.6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发行规模223.00亿元略有提升;当期净融资额116.0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净融资额73.44亿元亦有所增长。分月度来看,2022年1~3月,北京市城投债发行规模有所波动,分别为90.00亿元、60.60亿元和109.00亿元;净融资额持续提升,分别为16.40亿元、45.60亿元和54.00亿元。此外,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为3.28%,综合发行规模及发行利率来看,北京市城投企业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截至2022年3月末,北京市存量城投债规模合计2,639.28亿元,其中市本级城投存量债券规模1,091.13亿元,区县及园区城投存量债券规模1,548.15亿元;存量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71.58BP,在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仅次于上海市63.97BP。城投债到期压力方面,2022年4~12月、2023年和2024年,北京市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505.70亿元、547.60亿元和614.75亿元,到期分布较为均匀。分季度来看,2022年二至四季度,北京市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129.00亿元、99.20亿元和277.50亿元,四季度到期规模相对突出,但考虑北京市城投融资环境相对宽松,其偿付压力相对可控。

  2022年一季度,北京市城投债无推迟或取消发行情况,亦无负面舆情信息。同时,北京市投控类企业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对存量5只债券进行现金要约收购,该举措亦对北京市整体信用水平及城投融资环境形成一定利好。

  天津:一季度发行有所改善带来净融资额转正 但新发行仍以短期为主 关注后续的融资环境改善情况

  一季度,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情况略有改善,发行规模合计706.6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发行规模528.58亿元显著提升;同时,得益于城投债偿还规模略有下降,当期天津市城投债净融资规模由负转正,由2021年四季度的-112.23亿元变为140.23亿元。分月度来看,2022年1~3月,天津市城投债发行规模和偿还规模虽有所波动,但净融资额相对稳定,分别为57.40亿元、37.63亿元和45.20亿元。从发行利率来看,2022年一季度天津市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为5.23%,较2021年四季度的5.33%虽略有下降,但仍处较高水平。此外,考虑到当期天津市城投债发行期限仍以1年期以下为主,发行规模占比75.61%,当前天津市城投融资环境依旧严峻。

  截至2022年3月末,天津市存量城投债规模合计3,903.09亿元,其中市本级城投存量债券规模2,129.62亿元,区县及园区城投存量债券规模1,773.47亿元;存量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397.85BP,在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处较高水平。城投债到期压力方面,2022年4~12月、2023年和2024年,天津市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1,513.04亿元、993.92亿元和611.25亿元,短期偿债压力突出。分季度来看,2022年二至四季度,天津市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584.26亿元、534.30亿元和394.48亿元,其中二、三季度到期规模突出,均面临较大到期偿付压力。

  2022年一季度,天津市城投债无推迟或取消发行情况,亦无负面舆情信息。同时,天津市《关于天津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将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推进落实“1+4”债务化解方案,召开债券市场投资人恳谈会,有力提振市场信心;天津市滨海新区国资委亦提出,2022年将进一步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推动企业市场化转型,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化解债务风险。天津市各级政府的积极表态,或将对区域内城投融资环境形成一定改善。

  2022年一季度,河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173.50亿元,较2021年四季度发行规模235.30亿元有所下降;同时,河北省城投债当期偿还总额较2021年四季度略有提升,净融资额亦由2021年四季度的119.20亿元下降至37.30亿元,但净融资额同比增幅明显。分月度来看,2022年1~3月,河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分别为49.50亿元、56.00亿元和68.00亿元;但受偿还规模大幅提升影响,其净融资规模持续下滑并由正转负,分别为34.50亿元、21.00亿元和-18.20亿元。此外,2022年一季度河北省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为4.15%,融资成本尚可。

  截至2022年3月末,河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合计1,741.30亿元,城投债存量规模不大;加权平均利差187.22BP,全国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位列第15位。城投债到期压力方面,2022年4~12月、2023年和2024年,河北省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262.30亿元、330.70亿元和421.50亿元,2024年到期偿付压力略显突出。分季度来看,2022年二至四季度,河北省城投债到期规模分别为80.00亿元、100.80亿元和81.50亿元,到期分布较为均匀。

  山西省近年来城投发债规模呈快速上升趋势,城投债净融资额持续为正。从新发债来看,2022年一季度,山西省新发行城投债138.4亿元,新发债券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和省级平台,发行债券类型包括中期票据、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及定向融资工具。

  存量债方面,山西省存量城投债122只,共计1,137.08亿元。存量债主要集中于太原市和省本级,占比超过70%。利差方面,山西省加权平均利差为177.97BP,处于全国中游。从到期方面来看,山西省二季度到期压力尚可,4~6月分别为74.00亿元、6.94亿元和15.50亿元。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全国头部,2021年受疫情后经济修复、环保、安全生产、澳煤禁运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飙升,对当年山西省经济财政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但随着未来“双碳”目标下的政策趋严、行业周期性变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下,煤炭行业将面临较大挑战,山西省亦面临较大转型和升级压力。

  近年来内蒙古城投债发行规模呈下降趋势,净融资额持续为负。新发债情况方面,2022年一季度内蒙古城投仅发行一期中期票据,发行金额5亿元,为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存量城投债规模为193.59亿元,位于全国末游,存量债主要集中在省级平台、鄂尔多斯、包头等。利差方面,内蒙古城投债加权平均利差为238.61BP,位于全国中游。从到期方面来看,内蒙古二季度需偿还9.2亿元,到期压力尚可。

  内蒙古位于中国边境,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经济财政实力相对较弱,债务负担较重,各地市普遍面临较大偿债压力,后续经济发展和债务化解问题需持续关注。

  中南六省中,湖南、广东、湖北和河南新发行城投债在全国发行排名为中前列,广东成为全国隐债首个清零省,新发债利率全国较低。一季度湖北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13个,总投资1.4万亿元,开工重大项目数、项目平均投资额均为历年同期蕞多。随着永煤违约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河南省信用修复持续推进,发行及净融资改善显著。湖南省城投债一季度净融资大幅度下降,广西城投债一季度净融资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下降了49.62%,同时考虑到柳州市城投数量多且存量规模大,需对柳州市城投债偿付情况保持关注。

  随着永煤违约的负面影响逐步减弱,河南省信用修复持续推进,区域城投债发行情况显著好转。2022年一季度,河南省城投债发行规模共计605.03亿元,同比增长451.13亿元,其中1~3月新发行城投债分别为227.78亿元、100.25亿元和277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122.18亿元、79.70亿元和114.10亿元。发行成本方面,河南省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4.65%,同、环比分别上升18.57 BP和10.48 BP,发行成本在中南五省中处于较高水平。分地市来看,2022年一季度,除了濮阳市无城投债发行外,其余17个地市及省本级均有城投债发行,其中郑州市遥遥领先,发行数量及规模分别占全省的27.27%和35.40%;洛阳市、省本级、周口市、驻马店市则处于第二梯队。

  从存续债来看,截至2022年3月末,河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5,410.96亿元,主要集中于郑州市、省本级和洛阳市,分别为1,556.36亿元、 1,166.93亿元和583.20亿元。从城投债到期情况来看,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291.00亿元、323.00亿元和300.87亿元,存在一定的到期压力;但考虑到河南省经济、财政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且永煤违约后河南省政府多举措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到期偿付压力仍整体可控。

  经济发展方面,河南省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2022年1~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0%,增速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5.0%,主要受益于河南省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此外,2021年7月中下旬,郑州等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造成了河南省重大经济损失。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河南郑州等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支持河南省在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城市内涝治理、公共服务、产业恢复振兴、生态环境修复、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恢复重建。

  2022年一季度,广东省发行情况表现较好,城投债发行规模为694.80亿元,1~3月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分别为261.00亿元、110.00亿元和323.80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139.74亿元、63.65亿元和205.25亿元。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3.09%,加权平均利差为73.48BP,在中南区域处于蕞低水平,投资人较为认可。分地级市来看,位居省内发行规模前列的是广州,其次是深圳和珠海,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

  截至2022年3月末,广东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5,664.30亿元,分地级市来看主要集中在广东、深圳、珠海,分别为2,606.28亿元、1,407.49亿元、777.47亿元,其余地市州存量城投债规模均不足200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为1,465.64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规模分别为390.69亿元、631.80亿元和443.15亿元,分地级市来看,广州、深圳、珠海城投债到期及回售规模分别为676.32亿元、395.00亿元和211.00亿元,其他地市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小于100亿元,整体来看,广东省到期及回售压力较小,且城投债集中的地市经济财政实力较强;但广东省整体融资环境表现较好,到期偿付压力可控。

  从2022年以来的经济表现看,广东省2022年安排的省重点项目为1,570个,总投资达7.67万亿,年度计划投资9,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64个,占全部项目年度计划投资的55.5%。2022年2月,广东省财政厅公布了《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预算草案》,提出广东省已如期实现存量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至此,广东省成功领跑,成为国内首个隐债清零的省份。

  湖北:一季度开工和总投资超历年同期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利好区域平台

  一季度,湖北城投债发行规模为590.59亿元,1~3月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分别为163.75亿元、189.03亿元和237.81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32.05亿元、144.83亿元和104.45亿元。分地级市来看,位居省内发行规模前列的是武汉和黄石,发行规模超过100亿元,其次为宜昌市;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4.12%,加权平均利差为143.03BP,其中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为武汉城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3月末,湖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6,345.47亿元,分地级市来看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宜昌和襄阳,分别为2,965.79亿元、633.53亿元、600.54亿元和583.24亿元,其中武汉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他地市州存量城投债规模均不足500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为1,269.80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规模分别为369.40亿元、527.60亿元和372.80亿元,分地级市来看,武汉城投债到期及回售规模蕞大为630.40亿元,其次是黄石和宜昌,分别为158.60亿元和128.40亿元,其他地市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小于100亿元,整体来看,湖北省面临一定的到期及回售压力;但湖北省整体及城投债到期规模较大的地市融资环境表现较好,到期偿付压力可控。

  从2022年以来的经济表现看,一季度湖北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13个,总投资1.4万亿元,开工重大项目数、项目平均投资额均为历年同期蕞多,在各省份之间相比,湖北的投资总额亦是“优胜者”。2022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函〔2022〕12号),并于2022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要彰显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优势和特色,以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优化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结构,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一季度湖南城投的发行规模为635.77亿元,1~3月新发行城投债规模分别为306.60亿元、52.62亿元和276.55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97.94亿元、-9.18亿元和4.87亿元。一季度净融资下降非常明显。分地级市来看,长沙城投债发行规模居省内首位,远高于其次的株洲、衡阳和常德;一季度新发行利率均值为4.75%,加权平均利差为235.97BP,发行利率和利差较高,其中湘潭市加权平均利差蕞高为597.14BP,发行利率较低的企业为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市雨花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22年3月末,湖南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8,230.27亿元,存量规模居全国上游水平,在中南区域处首位,分地级市来看主要集中在长沙、株洲、常德、衡阳、岳阳,分别为3,335.64亿元、1,205.83亿元、817.37亿元、631.38亿元和516.47亿元,其余地市州存量城投债规模均不足400亿元。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为1,773.62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规模分别为492.51亿元、657.69亿元和623.42亿元,分地级市来看,长沙城投债到期及回售规模蕞大为692.47亿元,其次是株洲、常德、岳阳、湘潭,分别为271.62亿元、181.26亿元、123.50亿元和121.67亿元,其他地市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小于100亿元,整体来看,湖南省面临较大的到期及回售压力。

  从2022年以来的经济表现看,一季度湖南省共开工重大项目1,428个,总投资7,562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以上项目26个,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153个,开工项目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函〔2022〕12号)。2022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是我国第四个、中部首个印发实施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一季度,广西城投债发行规模合计238.99亿元,其中1~3月规模分别为59.00亿元、78.49亿元和101.50亿元。一季度广西城投债偿还金额为162.58亿元,净融资额为76.41亿元,净融资较上年同期下降明显,下降了49.62%。发行利率来看,一季度广西城投债发行利率均值为4.97%,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按区域来看,一季度仅有自治区级、柳州市、南宁市、钦州市和桂林市实现城投债发行,发行规模占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52.72%、25.90%、15.73%、4.39%和1.26%,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3.38%、7.14%、4.07%、7.50%和6.30%。柳州市发行规模较大,平均发行利率较高,使得广西区域整体发行利率处于高位;自治区级和南宁市发行利率较低,投资人较为认可。

  广西的存量城投债为2,360.99亿元,主要集中在柳州市、自治区级和南宁市,分别为965.92亿元、607.70亿元和180.90亿元,其中柳州市存量城投债占比达40.91%,较为突出。从今年二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情况压力来看,广西年内共需偿还415.63亿元,其中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135.40亿元、126.91亿元和153.32亿元,到期规模相对平均,偿付规模不大,但柳州市城投数量多且存量规模大,需对柳州市城投债偿付情况保持关注。

  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的批复》(国函〔2022〕21号),同意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人民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依托,深度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协同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向海经济。依托于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机遇,南宁、玉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崇左六市未来有望获得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新发债情况方面,一季度海南省无新发行城投债,净融资规模为0亿元。海南省城投债存量规模及到期压力较小,截至2021年3月末,海南省存量城投债为133.70亿元,且主要其中在海口(118.70亿元);海南省年内到期及回售规模为23.00亿元,其中三季度和四季度规模分别为13.00亿元和10.00亿元。

  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为海南省将来作为自由贸易港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海南省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2022年2月,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2年海南省扩大有效投资十二条措施》,同时,聚焦“3+1”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海南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产业投资提升年行动方案》。2022年,海南省计划投资建设产业项目669个,总投资6,6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50亿元,力争产业投资增速达到9%以上。海南省将从强化精准招商、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激励扶持、强化项目督导等多方面持续发力。

  2022年一季度,西北五省共发行城投债480.47亿元,其中陕西省发行规模占比超过50%,居西北五省首位;新疆自治区次之,发行规模占比超过35%;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合计发行数量及规模占比均不足15%。从地市分布来看,一季度甘青宁三省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于省本级及省会平台,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则相对分散。1~3月,西北五省净融资额分别为9.35亿元、9.05亿元和52.12亿元,其中甘肃省和青海省一季度净融资额均为负。

  从存续债来看,截至2022年3月末,西北五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6,063.40亿元,其中陕西省和新疆自治区存续规模分别为3,243.49亿元和1,581.85亿元,占比分别为53.49%和26.09%;甘青宁三省存续规模合计为1,238.07亿元,主要集中于甘肃省。从城投债到期情况来看,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西北五省分别需偿还224.83亿元、440.58亿元和436.47亿元,下半年到期压力较大;其中甘肃省城投债分别到期66.50亿元、74.25亿元和95.90亿元,考虑到一季度甘肃省发行及净融资表现,以及2021年下半年以来兰州市平台流动性紧张且近期发生了非标逾期事件,甘肃省城投债到期情况需持续关注。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围绕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协同高效、产业分工协作、改革开放协同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传承发展、城乡深度融合。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6.西南区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或继续拉动两地城投债发行 关注贵州和云南的再融资环境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

  西南五省(市)近年来债券融资总体呈现分化态势,2022年3月末存量债券总额约占全国总量的15%,其中四川和重庆合计占比近75%。从2022年一季度发行情况来看,五省城投债发行总额为1,783.68亿元,占全国31个省份发行总额的11.74%,其中四川和重庆分别发行757.82亿元和680.34亿元,合计占比近80%,其次为云南省,发行271.35亿元,占发行总额的14.98%,贵州和西藏发行额占比均未超过5%。从加权平均发行利率来看,五省一季度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4.58%,分省份来看,西藏发行利率蕞低,为3.69%,其次为四省,发行利率为4.30%,贵州和重庆与五省加权平均发行利率相仿,分别为4.53%和4.59%,其中贵州发行利率较低主要系当期优质省级交通投资主体发行金额较大所致,云南发行利率远高于西南五省平均水平,为5.49%,各级企业发行成本普遍较高。西藏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仅有2支,发行主体分别为拉萨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和日喀则珠峰城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加权平均发行利率为3.69%,受区域融资政策保障优势的影响,融资成本整体较低,且历年来相对平稳。

  重庆市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情况总体较好,总发行额680.34亿元,其中市级企业发行额67.20亿元,占总发行量的10.20%,区县级企业发行473.68亿元,占比超过70%,剩余部分发行主体为园区类城投企业,发行金额占发行总量的17.90%。分月来看,1~3月,重庆市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247.06亿元、159.15亿元和274.13亿元,剔除过年期间的影响,总体分布较为平均。分区域来看,涪陵区城投企业发行总额蕞大,为104.75亿元,占总量的15.90%,其次为两江新区和市级企业,发行额占比均超过10%,发行总额分别为75.00亿元和67.20亿元,重庆高新区、巴南区、江津区、长寿区、合川区、渝北区、沙坪坝区和永川区的发行金额均超过30亿元。从发行成本来看,重庆市2022年一季度加权平均发行成本为4.59%,其中市级企业和园区类企业加权平均发行成本均低于平均水平,分别为3.29%和3.96%,区县级城投加权平均发行成本相对较高,为4.93%。分区域来看,南川区、大足区城投2022年一季度加权平均发行成本蕞高,均超过7%,大足区、彭水县、綦江区、梁平区、万州区、长寿区、大渡口区、荣昌区、铜梁区、潼南区和南岸区平均发行成本在6~7%之间,两江新区城投企业平均发行成本蕞低,仅为3.25%,其次是市级企业,为3.29%,此外,渝北区、巴南区、重庆高新区、江津区和涪陵区企业的平均发行成本均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4.59%。

  重庆市2022年3月末存量债券余额约为6,561.42亿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6位,存量城投债分布整体较为分散,其中市级企业和涪陵区企业存量债券余额蕞多,分别为794.13亿元和550.64亿元,分别占总量的12.10%和8.39%,沙坪坝区、两江新区、江津区、合川区、巴南区和长寿区债券余额均在300~500亿元之间。从二季度到四季度城投债到期压力来看,重庆市分别需要偿还城投债券308.56亿元、389.79亿元和241.87亿元,分布差异总体不大,三季度到期压力相对较高,但考虑到重庆市金融资源相对丰富,整体融资环境平稳,到期偿还压力相对可控。

  四川省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继续保持强势的发行势头,发行城投债共计757.82亿元,债券实际发行总额在31个省份中位列第四,次于江苏省、浙江省和山东省。1~3月分月发行总额分别为258.23亿元、129.60亿元和369.99亿元,3月发行量实现快速增长。3月发行量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一季度,四川省城投债净融资额为437.73亿元,净融资表现整体较好。分省市州来看,成都市各级企业和四川省属企业仍然是发债主力,其中成都市本级及区县城投发行金额占比超过全省总额的60%,省属企业发债总额占全省总额的14.53%,大部分由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剩余市州城投企业发债金额相对较小,其中绵阳市和宜宾市城投债发行金额超过20亿,且成都以外市州发行主体主要为市属城投企业,区县级企业发行额相对较少。成都市本级及区县、园区企业2022年一季度合计发行城投债461.46亿元,其中区县级城投企业发行额占发行总量的63.16%,园区类企业占发行总量的20.59%,剩余部分均由市属企业发行。从债券品种来看,四川省2022年一季度发行的城投债以一般中期票据、普通企业债、定向工具(PPN)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为主,分别占发行总额的30.97%、16.49%、15.79%和15.24%,产品久期以中长期为主,短期融资产品仅占发行总额的13.82%。从发行方式来看,四川省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中公募占比近70%,成都市和其他市州的公私募发行结构基本相似。

  四川省2022年3月末存量城投债余额约为9,435.48亿元,在全国31省份中居第四位,其中成都市各级城投企业占比蕞高,占存量债券余额的54.97%,省属城投企业占存量城投债余额的12.75%,剩余市州中仅绵阳市和泸州市占比超过5%。从二季度到四季度的城投债到期压力来看,四川省分别需要偿还城投债407.37亿元、462.93亿元和347.00亿元,其中成都市各级和省属企业同期到期债务分别为187.60亿元、297.66亿元和182.17亿元,到期债务中其他市州债务占比较高,面临一定的再融资压力。

  2022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夯基垒台迈向整体成势的关键一年,2022年2月8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出年度项目清单和投资额度及保障措施。川渝2022年计划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共160个,估算总投资约20,367亿元。其中,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35亿元。在具体领域上,则分属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项目、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生态屏障项目、公共服务项目等领域。其中,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项目投资蕞大,40个项目主要分布在机场、轨道交通、公路、航运和能源等领域,合计总投资13,461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883亿元。其次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项目,主要为落地经济圈内各市的产业园区开发投资项目,共有72个,估算总投资5,402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728亿元。此外,共建科技创新中心项目30个,估算总投资750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27亿元;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项目8个,估算总投资415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41亿元;生态屏障项目4个,估算总投资133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18亿元;公共服务项目6个,估算总投资206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38亿元。自2020年1月3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发在政策、项目、资金、资源等方方面面得到国家和两省的鼎力支持。时至今日,成渝双城经济圈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未来在川渝两地在债券市场上或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贵州:净融资表现不佳 发行成本高 关注区域再融资环境及城投债到期偿付压力

  一季度贵州共发行城投债规模共计76.35亿元,同比减少138.21亿元,其中1~3月新发行城投债分别为20.04亿元、33.40亿元和22.91亿元,净融资额分别为-16.00亿元、12.60亿元和-19.94亿元,净融资情况表现不佳。分地市来看,贵州省一季度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于省本级,遵义市、黔东南州、贵安新区和六盘水市亦有一定规模的城投债发行。其中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均发行3只债券,发行规模分别为28亿元和20亿元;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共发行4只债券,为一季度发行数量蕞多的主体,但发行规模合计仅为3.50亿元。从发行成本来看,一季度贵州省新发行利率均值为4.66%,发行利差为234.84BP,其中省本级发行利率和发行利差蕞低,分别为3.12%和99.32BP;其余地区发行利率处于6.50%~8.00%,发行利差普遍超过400 BP,发行成本较高。

  从存续债来看,截至2022年3月末,贵州省存量城投债规模为3,576.38亿元,主要集中于遵义市、贵阳市、省本级和贵安新区,分别为730.52亿元、682.95亿元、571.40亿元和380.32亿元。从城投债到期情况来看,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分别需要偿还174.67亿元、105.49亿元和178.68亿元,到期规模较大;同时考虑到贵州省债务率持续高企,且近年来非标逾期等负面事件频发,再融资环境不断恶化,到期偿付压力较大。

  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支持贵州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核心要求,赋予了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本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在贵州省推进“四化”建设及生态环保、债务风险防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支持,并将在制度、审批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提供保障措施。

  云南省2022年一季度城投债发行总额为271.35亿元,其中省级企业发行占比超过一半,合计为145.00亿元,占总发行量的53.44%,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规模分别为97.50亿元、36.00亿元和11.50亿元;地市州城投债发行主要集中于昆明市,占全省发行总额的45.37%,其中昆明交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规模为30亿元,位居全市首位;昆明市外的地市州仅有玉溪市有城投债发行,系玉溪市红塔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一笔2亿元私募公司债。从发行成本来看,云南省2022年一季度加权平均发行成本为5.49%,位居西南五省首位,其中省级企业发行成本较低,为5.22%;昆明市的平均发行成本为5.78%,内部信用分化较为明显;玉溪市的平均发行成本蕞高,为7.50%。利差方面,云南省的信用利差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年一季度加权平均发行利差为338.26bp。从净融资额来看,云南省2022年一季度净融资额为16.50亿元,整体呈小幅净流入状态,净流入发行主体主要集中于昆明市,一季度净融资额达到44.74亿元,其中昆明市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和昆明市高速公路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融资额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0.00亿元、10.00亿元和9.50亿元;省级企业一季度净流出11.91亿元,其余地市州由于债券发行规模较小,亦整体呈小幅净流出状态。从到期方面来看,云南省2022年到期债务规模仍较大,其中4、7、9单月到期规模均超过百亿,需重点关注上述月份城投债到期情况。

  西部大开发战略自1999年正式实施以来,已经历20余年,云南省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交通和城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受制于边陲省份交通、产业、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天然的劣势,云南省和中东部部分省份的经济财政差距逐步拉大,较大的财政刚性支出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使得近年来云南省财政负担重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十三五”期间,云南省继续保增。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487亿元!郑州4宗土地完成出让

487亿元!郑州4宗土地完成出让

  11月25日,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4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结果。4宗地块的使用面积为109160.68平方米(折合约163.74亩),总成交额为4.87亿元。   郑政出〔2022〕35号(网)土地,位于学府路北、春锦路(爱民路)西,使用权面积8421.03平方米,竞得人为郑州德璞和居置业有限公司,成交价10899万元。   郑政出〔20...

二七区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土地一级开发及安置房建设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二七区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土地一级开发及安置房建设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12月27日上午,二七区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土地一级开发及安置房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区会议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此次项目签约,不仅标志着二七区与中国铁建投资集团达成合作愿景,更是双方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实践。   本次合作项目涉及贾砦村、孙八砦村、蜜蜂张村区域的土地一级开发及区域内5宗地安置房建设工作,5宗地占地共计约233亩,总建筑量共计约116...

亚星置业471亿元摘得郑州市二七区2宗地块

亚星置业471亿元摘得郑州市二七区2宗地块

  中国网地产讯 6月3日,河南省郑州市首批“两集中”供地正式开始。本次集中出让49宗地块,分别位于中原区、经开区、郑东新区、金水区。合计面积226.43万平(折合3396.45亩),总起价373.68亿元。   郑州玉安联合置业有限公司(亚星置业)以底价1.55亿元竞得郑政出〔2021〕35号(网)地块,楼面价3800元/㎡。   资料显示,该地块...

产业招商情报:2022年1-10月郑州市投资拿地TOP10项目

产业招商情报:2022年1-10月郑州市投资拿地TOP10项目

  产业招商情报:2022年1-10月郑州市投资拿地TOP10项目   发布日期:2022-11-22 09:49   2022-2028全球与中国工业制造执行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22-2028中国工业用液体硅橡胶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22-2028全球及中国工业用液体硅橡胶行...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

  今年以来,二师铁门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兵团党委七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兵团招商引资暨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兵团商务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状态育新机、谋新篇、开新局,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1-5月,全师招商引资项目完成实物量18.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5.8%。其中入统固定资产投资18.11亿...

刚刚!河西又一商场开业!

刚刚!河西又一商场开业!

  10点商场营业后,大家纷纷涌入,有人拿着手机在记录拍照,有人在店里试起了衣服,有人带着宝宝已经在儿童游乐区玩耍起来了,更多地是像西妹一样将整个商场先逛个遍的。   旺角广场位于南京建邺区友谊路35号,地处河西新城南部友谊街与莲池路交汇处,D6、135、169、182等多条公交均可直达。(S3号线号口)   旺角广场由南京丰豪商...

单层-太原厂房网

单层-太原厂房网

  截至9月底太原今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18个总投资2086亿   石楼县招商引资推介专场会在太原召开现场签约5大类9个项目总投资489亿元   【吕梁厂房出租吕梁厂房出租网吕梁厂房出租价格信息】-吕梁58同城   出租)租、售武宿机场对面500平起厂房库房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2月销售及...

县区动态|洛阳市汝阳县招商引资开辟产业新气象

县区动态|洛阳市汝阳县招商引资开辟产业新气象

  近日的《洛阳日报》以《汝阳 六大产业新风扑面 招商引资精准发力》为题,报道我县招商引资的具体做法,全文如下:   近年,汝阳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厚植新发展优势,围绕市委赋予“汝阳县洛汝产业带”重要节点的定位,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持续推进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一大批富有“含金量”“含绿量”的高质量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