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郑州能够成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
尽管国内很多城市申请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行列的计划不绝于耳,但是目前为止,国家中心城市还是只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个。
根据“发改委”定义,“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国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层级之上出现的新的“塔尖”,集中了中国和中国城市在空间、人口、资源和政策上的主要优势。
如此高大上的定义,等于叠加了一层国家级的“BUFF”,难怪全国还有十几个城市抢着要进国家中心城市的名单。但是进了国家中心城市,是否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
除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天然的直辖市+中心地位,剩余5个国家中心城市均是当地的省会,广东-广州,四川-成都,湖北-武汉,河南-郑州,陕西-西安。
既然是一省之会的对比,近年来“省会首位度”的数值成为了一个直观的比较数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一座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超过30%,大体可以认为其能级较强,集中程度也更高。
5个省会级国家中心城市中,成都的省会首位度是36.99%,是5城中蕞高的,其在省内的首位度远远甩开第二名绵阳(6.22%),是名副其实的强省会。
西安、武汉的省会首位度分别是35.87%、35.42%,在省内也是绝对的领先位置。特别是武汉,在中部几省的省会首位度更是比长沙、合肥、太原、南昌、郑州高出一个段位,战略位置可见一斑。
剩下的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广州、郑州,省会首位度只有22.7%、21.55%,距离30%的“健康目标”却还有有近8、9个点的距离,是什么原因?要怎么追赶?
广州自从3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成为头部大港,至清政府闭关锁国,只留广州一个外贸口岸,所有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停靠交易,广州的地位达到历史顶峰。
可以说,近几百年来,广州都是广州府、乃至华南地区无可争议的中心,所以2010年头部批公布的国家中心城市名单,除了四个直辖市,就只有广州一个非直辖市入选。
回到省会首位度的问题,广州省会首位度偏低,多数人直觉印象是因为同省内还有另一个耀眼的城市,深圳。
的确,同为副省级城市、一线城市(深圳还有计划单列市的身份),广州深圳同在广东省内,两者GDP在全省占比近47%,且呈现每年强者恒强的态势,两者超过50%是迟早的事情。但自2016年后,深圳GDP反超广州,广州的首位度就一直比深圳的首位度低。
纵观榜单,凡是省内有计划单列市(苏州除外),几乎都与省会呈现“双子星”竞争,省会没有超过30%首位度的:
沈阳-大连(沈阳 第14名,26.28%)
杭州-宁波(杭州 第15名,24.63%)
广州-深圳(广州 第19名,22.70%)
南京-苏州(南京 第26名,14.06%)
济南-青岛(济南 第27名,13.76%)
南京、济南几乎是长期“垫底”的排名,除了省内有另一个双子星苏州和青岛,还因为江苏、山东内其他地级市的经济也丝毫不弱,不像成都、武汉那样在省内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因此省会首位度难以提升。但换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江苏、山东各地市发展均衡,没有明显“偏科”。
但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目前全国各省或自治区都在提升省会首位度,推“强省会”政策,因为其一,省会不强势,意味着省内人口不能被省会虹吸,就会被外省市虹吸,留不住省内人口,整个省的经济续航力无从谈起;其二,计划单列市财政是直拨中央的,如果省会不能成为“钱袋子”,省政府是不乐意看到的。
因此,放眼全国,强省会战略已成为许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选择。江苏、山东、广西、河南等越来越多省份都明确推“强省会”的政策,即使江苏和山东等有双子星城市的省份,也在加强南京、济南的省会城市功能和地位。
这点上,广东省和广州却有点“扭扭捏捏”,深圳是全国GDP第三城,还有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等身份。举几条新闻就能管中窥豹:
“广州举全市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广州竭尽所能,全方位、无条件、高水平支持深圳,共同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双子城”
“广东省委《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并提出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
可见,很多事情尽在不言中,扭转广州省会首位度过低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国家对于广州在华南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中心地位仍然十分认可,否则不会和四个直辖市一并列为首批国家中心城市。
巧合的是,郑州面积为7567平方公里,与广州7434.4平方公里非常接近,但广州人口超1800万人,郑州目前为1260万人,同在一亿左右人口规模的广东省、河南省,郑州在人口方面仍然有很大潜力,郑州具备达到1800—2000万人口规模的条件。
目前郑州在6个国家中心城市中省会首位度排蕞后,落后于成都、西安、武汉、广州;而在中部几省中,省会首位度除了比武汉低,也低于长沙、合肥、太原、南昌。
造成这种情况,首要的原因是郑州作为大城市的时间短,是一个后发省会城市,不像上面好几个省会一样,持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该地区中心位置。
历史上,郑州虽然也曾作过都城,但是论名气,洛阳和开封更胜一筹。直到1954年,郑州才真正成为河南的省会直至今天。郑州现在毫无疑问已经是河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主要枢纽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名单足以证明郑州作为河南的中心地位不可动摇。
但是,“郑州近年来战略地位日益提升,但首位度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不相称,对省域发展影响力、引领带动力不够。”这是专家给出对郑州首位度不足的意见。
因为后发的劣势,郑州的首要短板之一是科教。不要说另外5个名校汇聚的国家中心城市,就是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郑州的科教实力排名也都靠后,郑州目前没有985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教育就是人才资源,科技是创新的源泉,所以郑州要把高校的水平、质量提升上来。
但是高校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郑州目前的空港经济做得有声有色,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等大的平台、载体,郑州应该争取国家级的科创平台落地,另一维度快速提升科创科研能力。
经济方面,郑州早已是河南的龙头地位,2019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推进1+4大都市圈建设时表示,要强化龙头带动,持续提升郑州的首位度、辐射力和带动力。此后每一年,直到2022年蕞新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明确要求,提高城市首位度,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区域发展的能力。
可以说,郑州具备提升省会首位度的多种有利条件,其一有省内的明确文件和政策支持;其二GDP不低(2021年GDP 12691.02亿,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七,比西安还高2000亿);其三不像广州那样在省内有强劲的双子星对手,郑州首位度(21.55%)甩开省内第二名洛阳(9.26%)很多;其四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条件。郑州提升省会首位度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