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4个月郑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今年前4个月,郑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
今日,记者从郑州市1-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了解到,今年1-4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特点表现为:工业生产稳中放缓。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4%)、全省(6%)平均水平2.7个、0.7个百分点,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4位。
工业投资大幅增长。1-4月份,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2.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9.4和3.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投资增速25.8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投资的比重为15.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8%。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较快增长。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左右,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系统集成服务、网络安全等领域发展较快,今日头条增长2.63倍、云智信安增长1.6倍、新华三增长1.4倍,山谷网安增长71%、九域腾龙增长55%。
主导产业支撑有力。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7.8%,其中电子信息增长14.9%、生物医药增长38.9%,铝加工制品增长11%,三个行业合计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9个百分点。其中,4月当月六大主导业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规上工业0.6个百分点。
新兴动能带动明显。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7.8%、14.6%,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0.6%、41.3%;部分新兴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计算机整机增长1.98倍、智能电视增长20%、仪器仪表增长10.7%。
1-4月份,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总签约额579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29%。其中,新兴产业项目30个,签约额471.5亿元,占总签约额的81.4%;签约重大制造业项目16个,完成年度目标的50%,包括海马新能源整车项目、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基地项目、超聚变智能制造项目、重塑科技(郑州)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
目前,工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疫情对全市5月份工业生产影响较大,全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存在压力。二是中小微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运输成本较高影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企业效益下降。
据介绍,下一步,郑州市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生产,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强化制造业招商和项目推进,加快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郑州市印发实施《郑州市换道领跑战略实施方案》,制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业产业行动专案,强力推进“创新驱动、强基提链、数字赋能、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品质提升、集聚提质、绿色发展”八大专项行动,确保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倍增、未业产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长15%以上,高耗能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持续降低。加快实施重点产业链“双长制”,分类分层抓好企业培育。加大富驰、超聚变等龙头企业培育,全年百亿级企业突破15家;积极培育“三高”、“专精特新”等优势企业,全年新增“三高”培育库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加大537家“小升规”培育库企业分类指导服务,强化政策落实,引导企业入规入库,完成年度入库目标任务。
郑州市将加快中央6个方面33条一揽子措施、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N”政策体系和市8个方面45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落实好留抵退税、税费减免、财政奖补、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援企稳岗、用工保障、用电用水用气等专项扶持政策,快速直达企业,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组织做好工业企业挖潜增效线上申报、评审工作,启动申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高”及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等扶持政策,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扶持政策的宣贯力度,建立完善“政策找企、应享尽享”机制,扩大线上申报、“免审即享”政策范围,今年以来,已通过“亲清在线”系统直接拨付企业节能减排中央资金,省、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汽车专项等国家、省、市制造业扶持资金20.1亿元,下一步,要利用“亲清在线”平台,推动实现企业奖补资金全部线上直接拨付,进一步提高企业政策获得感,引导企业加大生产,稳产增产,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奋力实现“半年红”“全年红”。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