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全重庆领先?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科技创新三方面解析两江新区跑出“加速度”
前不久,在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内,一个以“万州”命名的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其中,一期3000余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并正式投入运营。就在园区三楼,猪八戒网成为首批入园企业之一。
“万州是渝东北门户,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内设立万州园,我们猪八戒网入驻,既能使我们进一步完善业务布局,辐射渝东北地区,同时,入驻又体现出数字经济的特点,人在重庆主城,但做的是万州的业务。”猪八戒网重庆片区总经理付全友介绍说。
除了猪八戒网,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秦经宗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也已入驻万州园办公。
而整个万州园是两江新区联动万州区,拓展的新型招商引资模式。其实,不止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还在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等方面跑出了“加速度”,使得经济总量、质量均领跑全重庆。
两江新区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坚持围绕产业“龙头”配“龙身”,力争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招商效益。
例如,在5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小米及复星生态链企业——秒秒测智能终端总部基地项目落地两江新区。该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里,投资27亿元,在两江新区打造一个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
“两江新区智能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营商环境优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我们还在进一步考察,未来还考虑在公司上市之前,整体搬迁至两江新区。”秒秒测创始人梁于阳谈到对秒秒测未来规划时表示。
据了解,秒秒测的产品在性价比、智能化、工业设计等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竞争力。该项目有利于吸引更多小米及复星生态链上下游企业在两江新区集聚,形成百亿级的产业生态集群。
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还多次举行重点招商项目集中“云签约”活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两江新区着力突出“科创+产业”。
复星、康宁、腾讯、美团等500强企业以及博腾生物、中金资本等多个行业示范性、引领性强的优质企业相继落签约;贝壳集团、度小满金融两大独角兽企业,迈科集团、条马食品等上市公司、隐形冠军企业也纷纷落子两江,为两江新区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8月,一家深耕大数据领域近20年的企业——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驻两江新区。“我们这一次是举家搬迁,公司已整体从深圳搬到重庆了。”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敏说。
公司的整体搬迁涉及员工安置、工商注册地变更等多方面的事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博瑞得下定决心来到重庆?
“两江新区招商集团管家式的服务细致周到,从公司办公地选址、搬迁政策咨询、公司注册等各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让我们感受到了重视。这边软硬件条件都不比深圳差,坚定了我们搬迁的决心,我们花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整体从深圳全部搬过来了。”王敏表示。
公司搬新家,首先就得解决“住”的问题。博瑞得300余名员工,需要至少3000平米以上的办公场地。两江新区招商集团了解这一需求之后,迅速着手解决,结合企业诉求推荐了多个合适区域,并且与业主多次沟通,协商办公场地费用,蕞终选定在凤凰座。
工商注册变更,涉及到各类政策细节的咨询,对于企业来说就更需要得到专业的咨询。“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两江新区招商集团,他们给我们耐心讲解税收、注册地变更等各类细节政策。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短短3个月内完成搬迁的重要原因。”王敏谈到。
在韩泰轮胎工作的杨余和妻子都是四川人,由于他们户籍都不在两江新区,夫妻俩很担心孩子不能就近入读初中。
正当两人着急上火时,一则通知让杨余和妻子彻底放了心:鱼复新城的企业职工拿着户口本和劳动合同,就可以去学校为孩子登记报名。随后,杨余拿着相关资料来到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心招生办,给孩子成功报名。9月1日,小杨背上书包进入课堂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和杨余一样,菲特尔莫古(重庆)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员工李红燕的户籍也在四川,她的孩子同样进入两江国际学校鱼嘴实验校区。“这个政策确实好,现在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了,我们也能更放心地投入工作了。”李红燕说。
杨余夫妻俩和李红燕提到的“好政策”,正是两江鱼复投资公司着力解决企业员工子女异地就学问题的具体举措。
今年5月,两江鱼复投资公司发布《企业员工子女2021年秋季入学摸底调查的通知》,对企业员工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核实并建立基础台账,累计收集了40家企业的220余名产业工人子女意向入读鱼复新城各中小学的诉求。
收到诉求后,两江鱼复投资公司马上与学校对接,进行专题研究,针对学生家庭基本情况按照企业技术骨干、企业双职工、企业一般员工以及实际居住情况等进行分类研究,采取分批、分流的方式报名入学。目前,220余名学生均已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两江鱼复投资公司还建立长效机制,统筹协调产业工人子女入学事宜,并根据学校实际学位制定入学方案,委派专人协助企业及学校开展报名工作,确保新学期企业员工子女顺利入学。
“截至目前,我们共为600余名企业员工协调解决了子女入学事宜。”两江鱼复投资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周达宣表示,为企业职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可以更好地吸引人才扎根鱼复新城,确保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近年来,两江新区推出招商引资4个“黄金10条”、“放管服”改革40条、优化营商环境“十项活动”方案等政策,打通了政策落实“蕞后一公里”,精准帮扶企业解决融资、降本、用工引才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作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两江新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号工程”。
6月16日,两江新区发布《两江新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 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等政策,明确到2025年,两江新区将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
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3家,累计达342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533家,增长68%;“双创示范基地”两获全国表彰;新增注册数字经济企业550家、增长30%。
在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看来,“新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体,是试验、示范、探索的区域,发挥着引领、辐射和带动的作用。”
李洁表示,两江新区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其中,优化创新发展布局,做强创新驱动新引擎,以两江协同创新区为核心,联动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和礼嘉悦来智慧园,发挥三大创新平台引领示范作用,提升鱼复、龙兴、水土三大新城的产业创新支撑功能,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引育创新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科创企业森林”,打造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如今,在两江协同创新区,36家国内外一流大学大院大所齐聚于此,88个科研团队、1000余名高端科研人员在明月湖畔共同谱写创新篇章。
去年年底,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方精密)落户两江协同创新区,仅半年时间不到,就“斩获”了2021全球光电科技领域大奖。
“两江协同创新区科研资源的富集优势让我们能够融入一个开放合作、技术互动、资源互通、研发创新的生态体系,资源富集,让我们有了扎根的理由。”摩方精密副总经理邹斐表示。
李洁还谈到,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两江新区还将携手天府新区,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依托科技创新联盟,共同做大做强科技创新。
包括依托两江协同创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共同争取重大国家战略项目的优先布局,合力打造全国重要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增强协同创新公关能力;加强科技服务联动,打造双向协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共同探索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打造一批拥有知识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今年上半年,一组数据跃然纸上两江新区全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000.2亿元、增长15%,占全重庆的15.5%、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直管区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41.1%、31.7%和58.7%。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