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江阳区:盘活闲置资产“空壳村”变“实体村”
隆冬时节,走进泸州市江阳区邻玉街道兴隆村,蜿蜒的水泥路两边不时可以看到盛开的格桑花,沿着道路往里走,曾经的一家钢构企业和汽贸公司车间摇身一变,成了几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仓库。
“看着宽阔的场地空闲,总觉得很浪费。”谈起事情的起因,兴隆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高金海打开了话匣子,三年前兴隆村依旧是典型的“空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动力,村两委就“盯”上了村里已经搬迁的一家钢构企业和一家汽贸公司所废弃的生产厂房。村两委经过商议后,决定将其利用起来。当时正值邻近园区几家企业来村里寻找仓库和生产用房,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兴隆村集体资产公司准备购买下这两家企业的废弃厂房,再经修缮后改建成生产车间和仓库出租,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能带动村民增收。
“有资源,我们积极申请多方扶助,因地制宜搞发展。”邻玉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宣勇介绍,近年来,邻玉街道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立足自身优势,坚持突出重点、因村制宜、强化管理的同时,盘活村域内闲置房屋及土地,将“空房荒地”资源转化为发展动力,通过“资金注入+闲置资产盘活+统一对外承包经营”的模式,增强了集体经济“内生”动能,探索出了一条盘活农村闲置资产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子。
于是,2020年8月,兴隆村将几年前承包村里公路建设积攒下来的30多万元并在欲租赁企业的预付金支持下,购买下这两家企业共计8000多平方米的废弃厂房,经过一番修缮,成为了3家企业的生产用房和仓库,而每月租金每平方米高达11元。
笔者在原来的钢构公司厂房里看到,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家包材企业的生产车间,50多个工人正在各自的机床前有序地忙硍着。“这个厂房可解决了我们厂的后顾之忧,预计一天可以加工包材产品在5万个以上。”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的工厂之前受限于场地条件,只有两条生产线,现在依靠新厂房,生产线条,不仅增加了收益,又带动周边2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同时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0多万元。
村民张世友已经60多岁了,以前都是在离家较远的地方打零工,得知家门口新开一家包材厂后,就头部个前来报名成为了粘盒工人。2021年,兴隆村就靠着买下的8000多平方米的废弃厂房出租,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90万元
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村两委为民办事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陆续实施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工程。“去年,我们就拿出数10万元硬化整修了村里的道路,而且还修缮了村里的文化广场、更换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高金海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