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全新蓝图发布强大的郑州都市圈产业带!
珂尔从官网获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正式印发,因为全文字数较多,珂尔本次将重点分享省域新蓝图和郑州都市圈新蓝图等核心内容,具体如下(配图是为了辅助说明,仅供参考)。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城镇化客观规律,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人文关怀、普惠共享的城市环境,坚持以人的城镇化引领促进人的现代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走出一条人口大省、城镇化后发地区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系统思维,多元协同。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信息化为引领,以城镇化为引擎,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石,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推动“一化带三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建设数字孪生城市,促进城镇功能、产业支撑、人口集聚相统一。
——统筹布局,优化结构。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引领带动能力,壮大中心城区规模实力,夯实县域经济基石,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强化现代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完善功能互补、集约紧凑的城镇化格局。
——绿色低碳,安全和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城镇化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增强灾害应急保障能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建设有活力、有温度、有气质的幸福美好家园。
——城乡融合,共同富裕。以体制机制改革和试点突破为牵引,高水平重塑新型城乡关系,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和自由流动,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和收入水平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全面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到2025年,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速1.5个百分点左右,5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800万人左右,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大幅跃升,郑州都市圈引领带动全省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洛阳、南阳副中心城市作用更加彰显,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持续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品质显著提高,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县域发展基石更加稳固,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到2035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郑州都市圈总体发展能级进入全国头部方阵,中原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加稳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坚持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推动中心城市“起高峰”,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龙头引领作用,打造现代化郑州都市圈,增强洛阳和南阳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主两副、四区协同、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完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中心城市和县城统筹发力,依据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引导不同城市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提高各级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推动洛阳、南阳加快向Ⅰ型大城市迈进,依托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一批Ⅱ型大城市。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着力推动不同城市错位互补、分工协作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坚持中心城市和县城统筹发力,依据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引导不同城市科学确定功能定位。提高各级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支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质进位,推动洛阳、南阳加快向Ⅰ型大城市迈进,依托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一批Ⅱ型大城市。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因地制宜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着力推动不同城市错位互补、分工协作发展,加快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优化重塑郑州都市圈“1+8”空间格局。推进郑州与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加速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引领,以郑开同城化、郑许一体化为支撑,将兰考纳入郑开同城化进程,发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枢纽作用,打造郑汴许核心引擎。“一副”即推动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形成都市圈西部板块强支撑。“一带”即落实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国家战略部署,发挥沿黄河干流区域创新和产业等要素富集优势,以郑开科创走廊为主轴、郑新和郑焦方向为重要分支,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城镇和产业密集发展带。“多点”主要包括新乡、焦作、平顶山、漯河等新兴增长中心。
推动郑开同城化发展,促进郑州、开封资源要素同筹同用、城市功能聚合互补、产业体系错位布局、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设串联白沙科学谷、中原数据湖等节点的科技创新走廊。推动兰考深度融入郑开同城化进程,打造全国县域治理“三起来”样板,规划建设东部兰考、北部中牟—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南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尉氏等郑开同城化示范区,赋予省辖市级项目管理权限,推动改革集成、资金投入、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等支持政策在示范区先行先试。推进郑州、许昌深度融合发展,以郑许市域铁路为先导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充分发挥许昌先进制造业优势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综合枢纽作用,高质量建设许港产业带,培育壮大航空经济、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现代物流、循环经济等主导产业,完善从源头创新、技术转移转化到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链。依托郑许市域铁路、开港大道、G107等主要交通轴带,形成以郑汴许三市主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支撑,以郑开科创走廊、许港产业带、开港产业带为骨架的郑汴许“黄金三角”,发挥郑州航空港区位优势,打造都市圈的先进制造业集聚核心区。
完善都市圈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跨行政区经济管理模式,推动规划统一编制实施、建设用地统一管理、市场监管统一执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立财税分享、统计分成、政策协同机制。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都市圈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推动轨道交通“一张网”运营管理,加快打通城际“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推动城际公路快速化、城际客运公交化,完善都市圈高快路网体系,加密城际直连快速通道,推进城市轨道交通、骨干路网高效接驳,形成内捷外畅的复合型交通廊道。重点打造郑开、洛巩、许港、郑新、郑焦、郑漯、洛济、洛平等8条产业带,加快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设立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武陟、长葛、临颍等特别合作区,创新科技创新合作和产业园区共建模式,提升周边省辖市、县(市)对郑州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集群和关键产业链,构建梯次配套产业圈。扩大郑州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服务范围,开展多层次多模式合作办学办医,深入实施政务联通互认工程,推进社会保障并轨衔接,开展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改革探索,完善都市圈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构建便利共享生活圈。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