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2021:沁阳市科创园元代壁画墓的考古发掘与搬迁
。经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批准,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1年下半年对沁阳科创园区楼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3座砖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发现元代壁画墓2座(编号M1、M3)。M1是一座穹窿顶砖室壁画墓,M3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砖室壁画墓,这两座元代壁画墓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山前冲积坡地上,北距太行山南麓约1000米,地层为红褐色黏土,夹杂有大量鹅卵石。两座壁画墓均为竖坑墓道砖室墓,形制相似,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墓道朝南(185°)。目前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沁阳文物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两座墓葬均已得到妥善保护,其中M1已经委托天杰古建公司完成整体搬迁至沁阳博物馆馆内异地保护,正在进行后续的壁画清理、加固、保护、展示工作。
【该报告发表于2021年12月18日上午在河南南阳举办的“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
9月13日,记者从沁阳市获悉,该市在西向镇西北2.5公里处发现元代壁画墓一座,建造工艺及彩绘纹饰均为元代特征,为目前焦作乃至河南地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7月1日早上,我刚开始施工,发现地里有彩色的壁画,我就走近细看了一下,感觉好像是个墓穴吧,然后我们就停止施工,赶紧联系了科创园的负责人。”沁阳市科创园施工工人告诉记者。
“早上8点半接到沁阳市科创园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是他们那里发现了古墓,我们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了四名考古队员赶赴现场,了解具体情况。”沁阳市文物队副队长李志军说。
“到现场后,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壁画像,颜色也非常靓丽,整个墓穴保存的也比较完好,从壁画人物服饰和一些陈列来看,我们初步判定可能是元代的墓穴,为了保护墓穴的完整,我们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了保护,然后给沁阳市文广旅局汇报了这里的情况。”李志军接着说。
沁阳市文广旅局当即向焦作市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上报,当天上午11点,焦作市考古专家就来到了现场。
“我们到达现场后感觉很惊喜。经过初步勘察,从壁画鲜艳的着色、和栩栩如生的人物等看,我们认为这是一座典型的元代墓葬,建议抢救、清理后整体搬迁保护。”焦作市考古研究所长韩长松说。
据了解,此次在沁阳市发现元代壁画墓尚属首次,该壁画墓为穹窿顶砖室墓,坐北向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为方形、穹窿顶,砌筑材料为青条砖,粘结材料为白灰浆,整个墓室布满人物、花鸟等图案,壁画色彩艳丽、图案精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这个元代壁画墓在全省都是比较罕见的,保存也比较完整,它的发现将为我省研究元代时期的地方经济文化、葬俗、葬制等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我们建议进行三维扫描,建立数据库,为以后的考古提供数字依据。”河南省考古院主任周瑞山介绍。
为确保元代壁画墓完整性保存及后期展陈,遵循“不改变原状”、“蕞小干预”的原则,沁阳市将对壁画墓实施整体迁移,迁移地点为沁阳市博物馆,时间定在9月14日。整个迁移工作完成后,这座元代壁画墓将在沁阳市博物馆向大众展出。
今天上午11点,墓室高2.6米,重28吨的元代壁画墓经过3个小时20公里的“行程”,终于安全来到位于市博物馆的“新家”!
这座元代壁画墓是今年7月1日沁阳科创园项目在施工时发现的,沁阳市文旅局立即向沁阳市政府请示报告,并开展保护工作。经省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局批复,建议发掘清理后整体搬迁保护。那么如何安全地进行整体搬迁就显得至关重要。
天杰古建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 刘天杰:我们是8月2号进场的,领导指示是想整体搬迁,那就需要用木材把里边加固好,挖掘时也要把墓的外壁保护好,把它和下边的裂石层剥离,剥离以后才敢吊装,这样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今天整体吊得很顺利。
随着现场大型吊车缓缓移动,古墓从墓道内被成功吊起,放置在拖车上,并进行加固。
经过半个小时的加固,这辆装载着古墓的卡车终于离开挖掘地缓缓地驶向沁阳市博物馆。作为古墓蕞终的存放处,博物馆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在馆内东院开辟一块空地用于安置古墓。对于博物馆的安置环境,来自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刘欣很有信心。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 刘欣:到博物馆以后,我们会进行壁画表面的加固保护还将进行温度、湿度的控制,这样有利于长期保存和展示。
据了解,7月26日,焦作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壁画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历时8天,出土文物墓志、褐釉瓷罐、白釉瓷碟、元代钱币等文物。并邀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壁画墓整体进行了三维扫描。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