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郑州成为科创强市的时间不多了!
因为,这份文件中联合署名上书的,有三位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一位中国光学之父,共计四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这四位院士,分别是王大珩、王淦昌、杨家墀和陈芳允,文件的内容是“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
当时,阅读完文件的领导同志,即刻提笔在文件中批示:“比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随后这份建议被提交讨论,由于它提出的时间和领导批示的时间都是1986年3月,所以这个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这也是中国科创力量的发端之一。
两年后,也就是1988年8月。根据细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促进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火炬计划”正式开始。
这条学以致用,以学促产的一揽子计划,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并且犹如星星之火,成为共和国高科技发展的强大基础。
其中,火炬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就是探索建设、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如今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家已经批复、批准建立8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这84位种子选手,在漫长的改革开放旅途中拼杀、学习,逐渐开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
他们崛起的同时,也带动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质科研人才、优质产业工人、优质营商环境的综合比拼。这些数十年积淀下来的人口、产业优势,成为城市崛起的底气和资本。
其实,郑州高新区成立的不仅不晚而且很早,基本跟中关村和武汉东湖年份相当。
1988年郑州就启动筹建河南省头部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头部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但是,不得不说后来居上的成都、合肥在科创产业引入与开发这件事儿上领先郑州不少。
但郑州的未来,显然不只是想把地种好,而是谋求着在科创兴国的大战略下,积极投身、参与,打造出自己的科创矩阵。
此前,这个试验区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进行布局。
同时,郑州市将依托产业体系和交通区位优势,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强化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郑州模式”。
1、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2、增强人工智能创新能力3、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4、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5、优化人工智能创新环境6、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但是,悟净认为,郑州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件事儿,绝非突然而至的幸福,而是谋定而后动的稳步推进。
如何摆脱落后产业,进军科创等高附加值行业,才是郑州站稳中部城市龙头的秘诀。
其中,“一廊”就是黄河科创走廊,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片区(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智慧岛、鲲鹏软件小镇等串联起来打造沿黄科创带。
“两翼”,就是围绕高新区、CCD北部片区打造科创西翼,围绕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打造科创东翼,形成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中原地区科技创新策源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引领区。
“四区”,就是发挥航空港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四个开发区的重要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中心。
“多点”,就是依托规划的32个城市核心板块,谋划建设一批特色创新创意平台和街区。
如今,我们西有高新区产业优势和以此衍生出的双湖科技城。中有中原科技城、金融岛以及龙子湖高校园区。东有科学谷和鲲鹏软件小镇,乃至延伸到开封的科创走廊,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横向坐标,同时也是科创兴郑的主线。
在这条主线的引领之下,郑州也在发挥各个区域的优势,把资源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希望有所突破。
其中,各个板块的功能定位,基本都是按照当地积累下的产业集群为依托,发展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
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龙子湖智慧岛、云湖大数据产业园、白沙科学谷鲲鹏软件小镇、白沙大数据产业园高新区:中原科创谷、双湖科技城、中国智能传感谷、天健湖大数据产业园惠济区:大运河板块的健康科技岛、黄河之门产业交流中心以及苏宁科技城荥阳:科技创新谷、中原智谷、人工智能产业科创园中牟:郑开科创走廊、雁鸣湖创新科技园新郑:华南城Tpark科创产业园、中原创客小镇、新郑智能终端产业港中原区:中原科创绿谷、中原数字经济产业园金水区:金水科教园管城区:金岱科技城二七区:中物科技园经开区:中关科创园
可以说,郑州对于科创的投入和布局是没有问题的。当前正在形成一个主线明确、重点突出的合力局面。
比如中原科技城作为郑州科创的头号种子选手,今年推进速度明显加快,签约进驻的项目,也纷纷落地。
中原科技城启动的小微企业园、全球人才创业园和科技创新园以及智慧产业创新园正在快速落地、开建。
同时,省级领导大力推动的河南省科学院未来将与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有机整体,促使中原科技城发展进入加速期!
但是搞科创,是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因为别的城市,也并没有闲着。郑州依然不能松懈。
描述中基本都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信息技术相关,但多数却不能深究。
这里有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更有超过1000家的高新技术企业,他们基本是郑州搞科创的大部分家底,但这些与其他城市相比还略显单薄。
可以说,科创并非新鲜事物,从863计划到火炬计划,再到高新科技产业园区的发令***响跑出了十个代表区域,已经经过三个阶段、数十年的积累。
因此,如何在十四五期间科创不掉队,在下个五年计划中脱颖而出是郑州考虑的首要问题。
万丈高楼平地起,更需要郑州一步一个脚印走的又好又快。这有难度,但也只有迎难而上了。因为,留给郑州成为科创强市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