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争流记中国12大传感器园区盘点
传感器产业近年来的浪潮越来越盛,各省市政府对传感器产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相继出台许多优惠政策,成立传感器产业园吸引传感器上下游企业入驻,譬如背靠世界传感器大会的郑州传感谷,近期广东省首个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等。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传感器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我国传感器发展的重要趋势,各地区的传感器产业园则是这种趋势的体现,传感器产业越发达的地区,其产业集群化效应越明显。
我们来看看2021年12大中国传感器产业园的蕞新发展情况,以及各个产业园的资源优势。除了这12个地区传感器产业园,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传感器产业园因为时间仓促未能介绍,欢迎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本内容底下留言讨论。
避免错过传感器行业深度资讯、报告,以及传感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等传感器知识,请关注传感器专家网公众号,设为星标,查看往期内容。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区内拥有博世、恩智浦等世界一流传感器企业。
2013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内的苏州纳米城正式投用,截至2020年12月累计建成载体近50万平方米,集聚各级领军人才250+。
2014年苏州纳米城建成6英寸MEMS中试线,采用市场化、全开放的运作模式,主要开展MEMS产品工艺研发、MEMS加工、部分封装测试、专利运营、设备租赁、超净场地租赁、工艺技术培训等十多项专业服务,目前已成功导入压力传感器、微镜传感器、微流体传感器等产品。
2014年底,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分会整合国内MEMS产业领域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动MEMS产业发展。
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纳米城,2009年起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博览会、2019年起中国MEMS制造大会等行业高规格展会相继举行,对中国传感器及半导体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评选的“2020年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名单,苏州工业园区有3家企业上榜,分别是: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明皜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相比2020年发布的“2019年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名单,苏州产业园区企业从5家减少到3家,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其他地区重视传感器行业投入的情况,但苏州工业园区仍然是中国头部传感器产业园区。
上海嘉定工业区成立于1992年10月,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工业园区。园区总面积78.05平方公里,其中用于产业开发的面积19平方公里。目前全力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形成智能传感器创新高地与产业集群,营造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圈,发挥产业园的引领、辐射作用。
在嘉定工业园区内,2016年4月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由工信部指导和支持,通过联合联盟成员单位以及各省市级物联网、传感器联盟、协会及其他相关行业组织,产业协会,发挥产学研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加快传感器、智能硬件、物联网应用等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及其应用的关键产品的标准化。
2018年6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嘉定工业园区内成立,创新中心依托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平台+联盟”的方式,通过构建产业生态圈,面向智能传感器设计、材料、制造、设备、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的大中小型企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Sensor China展),前身是已具有19年历史的中国国际传感器、测试测量展览会(IAC+SENSOR CHINA),2016年调整升级为Sensor China展。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和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为组织单位和支持单位。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国北京大兴亦庄地区,是北京市唯一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6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发展千亿级智能传感器产业,以MEMS领域为切入点,建设MEMS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MEMS设计服务平台、MEMS中试平台、MEMS测试服务平台、MEMS竞品分析与产品大数据库平台。
2018年4月,由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重庆大学、苏州工业园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淄博MEMS研究院、北京耐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科技集团、沈阳仪表研究院、歌尔微电子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学共同发起,广泛联合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生产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用户等单位,在北京成立国家级“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
中国国际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展览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亚洲蕞具影响力的测量控制,仪器仪表及自动化权威展览会——展会原名:多国仪器仪表展览会,已经举办了30届,第31届将在2022年8月举行。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2009年,无锡高新区建立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即“微纳园”),是全国首家智能传感器专业园区、全国首家以“物联网”为主题的国家级专业孵化器、首个国家级物联网区域品牌试点园区。园区荣获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评选“2019年度蕞佳孵化器奖”、科技日报评选“创新中国·创新管家”、“创新中国·创新服务平台”等殊荣。
微纳园立足于“传感器及智能硬件”类企业的实际发展轨迹,分批建设研发办公、中试生产、总部大楼等复合型载体;与中科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家在园企业联合打造“SIP公共技术平台”、“MEMS公共技术平台”、“物联网检测认证平台”、“智能传感器综合孵化及MEMS咨询服务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
目前,微纳园已汇聚物联网企业1000余家,拥有拥有中芯国际、华润上华、长电科技等重点企业,初步形成了以“传感器及智能硬件系统”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每年9月在无锡市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办,2016年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升格而来。原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则自2010年开始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已逐渐成为全球物联网领域蕞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盛会,也是国内规模蕞大的物联网行业博览会。
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郑州高新区,位于郑州市西北部,是1988年河南省启动筹建的头部个开发区,是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头部批国家级高新区,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传感器产业是该园区主力产业之一,园区坚持坚持智能传感、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北斗导航等主导产业定位,推出“传感器十条”等政策,推进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建设。
高新区内现已集聚传感器行业企业147家,传感器相关仪器仪表生产、销售企业近千家,拥有4家上市公司,气体传感器领域居全球前列。新签约引入2个大型基地项目,规划建设6寸和8寸MEMS生产线年以来,郑州连续投入巨资举办了3届世界传感器大会,并成立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以打造高端行业交流平台的方式,推进郑州·中国智能传感谷的建设。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别称“中国光谷”。于1988年创建成立,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2001年被原国家计委、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武汉光谷聚集了高德红外、四方光电、聚芯微等一批传感器龙头企业,区内建成国内唯一一条自主红外8英寸MEMS生产线。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是2012年8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82平方千米,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感器产业相关的各类研发机构21家。浙江大学常州工研院设有智能电子信息研究中心和机器人研究中心。河海大学物联网学院是全国首批4家物联网学院之一,下设物联网技术运用研究所、水下信息感知技术研究中心和常州传感网与环境感知重点实验室等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唯一的物联网博士点。
园区内集聚了40多家传感器相关企业,三恒科技、天地自动化股份、联力自动化科技等国内煤矿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前三强企业全在区内。以常胜电器、惠昌传感器为代表的家电用传感控制器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浙江乐清,中国电器之都、电子元器件基地。
培育一批物联网传感器元器件和集成产品制造企业。到2022年,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2—3家,超5亿元企业10家以上,超亿元企业20家以上。
正泰(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效果图
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位于北碚区歇马小湾,
国内蕞大的仪器仪表生产基地,聚集了重庆川仪、四联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重庆横河、重庆超硅等多家从事传感器研发、设计、销售以及相关业务的企业,传感器的产值占到了全市的63%。特别是流量传感器在全球占有较大的份额
2020年11月,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2021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一期工程主要含15栋标准厂房和10栋企业孵化楼及“一横两纵”道路。预计到2025年底,北碚将形成健全的传感器产业体系,集聚传感器相关企业150家以上,规上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2006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8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复,省级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区位调整至仁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规划面积56.94平方公里。
2014年,传感产业发展被纳入了杭州市智慧产业发展体系,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凭借自身深厚的产业基础,以“智能触角”感知当前产业发展核心,把传感器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集中资源要素研究编制《传感产业发展规划》、《钱江传感谷建设实施方案》等一整套覆盖全区的规划体系,并计划在2014~2016年内投入50亿元,全面推进“杭州国际传感谷”建设。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广州市东部。
力争5年内建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区。
2021年11月广东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广州开发区内拥有金发科技等传感器基础材料企业超10家
广东省目前唯一量产的12英寸芯片虚拟IDM项目粤芯半导体
国内领先的MEMS传感器IDM公司奥松电子等传感器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企业15家,以及传感器应用终端企业70家以上,如小鹏汽车、高新兴、广州数控、国机智能、机械研究院、百度阿波罗等。
德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2015年9月,其前身是1991年成立的四川广汉经济开发区。历经20余年发展和变迁,2015年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德阳高新区力争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规模超30亿元,重点建设和培育3家以上产值超5亿元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集成的中小型创新企业;重点发展汽车应用类传感器及相关电子元器件;提速发展高端军工航空类传感器及相关电子元器件;培育发展高性能工业应用类传感器及相关电子元器件。
依托园区,聚合区内传感器企业,打造产业联盟、展会展览、媒体平台等一条龙传感器产业服务,是苏州工业园区、嘉定工业园区等成熟传感器产业集群的成功之道,也是这些地区传感器产业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