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联盟”扎堆产业园看看究竟“有多香”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科创企业“联盟”扎堆产业园 看看究竟“有多香”
7月21日,郑州市印发的《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若干政策》中提到,侧重加强对吸纳新市民较多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近几年在创新创业中很活跃的孵化器,自然也在支持范围中。
在郑州,就有一群设计企业以“联盟”的形式,集聚在一起,每当有大型、综合业务时,它们便捷地匹配资源,共赢发展。
2020年9月,郑州市芝麻街·1958双创园开园后,一群设计企业以“联盟”的形式整租下八千平方米的一个办公区域,起名为中原·国际设计谷。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郑州公司是蕞早入驻的国内民营设计头部企业,多年来形成了丰富的上下游产业链,随着它的入驻,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吸引过来了。截至目前,聚集到设计谷的设计类相关企业已达到50余家。其中也包括中国电子设计研究院这样的国营设计头部企业。
郑州艺享集是其中一初创型创意企业,“我们日常参与一些设计开发,作为初创团队,需要和很多企业合作,为他们提供策划、内容、部分技术支持,依赖这些企业的力量,接触大型项目,可以更快地成长。”该团队负责人韩磊说。
如今,这种“联盟”优势渐渐显现。
上海联创设计集团郑州公司总经理李夏介绍,去年郑州公司承接了在郑州的一个综合类项目,产品服务体系中,涵盖了高校、企业、泛智库资源,整合了造价、方案等全过程打通,其中不少环节都用到了设计谷内的企业,很方便地匹配资源,成本也得到优化控制,认可度也很高。
在李夏看来,中原·国际设计谷聚集了知识服务型的群体,反应链更短,要求更快速、更紧密,形象地说:“我们就像集团公司一样,设计谷的企业是一个个部门,解决大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管理问题,解除了小企业的市场端和技术端难题。”
对这种创新产业社区模式,李夏很自豪,“我们创造了一个局部气候”。
大中小企业如何融通发展,细分的小企业如何链接?
UFO.WORK中牟创智中心也在打造创新产业社区。在这里,可以注册公司,对于初创型企业,有好的创意直接在这里孵化,后期帮助其成长。园区有专人提供专业的企业服务,包括金融、会计、法务、审计、培训、人才中介、高企申报等,企业省去了各种后顾之忧。
中牟创智中心总经理金鹏的期待并不止于此,他希望这里伴随着郑开同城的发展,围绕某个领域或产业,或一个产业环节,上下游企业聚到一起,形成合力。
一年多来,园区经常邀请多个相关部门来宣讲政策、交流、访问、指导;在这里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听创业导师分享创业故事;邀请外部企业和园区以及本地企业进行互动等。
郑州猫先生动漫公司负责人欧喜亮也提到,入驻几个月来,他知道的就有20多场,自己参加过里面好几场,“包括税务、法务、资质申请、资质评定等,很多东西都提前帮你想到了,帮你在做了”。
中牟创智中心周边布局有河南省城乡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杉杉奥莱、“只有河南”“建业J18”等大型商业机构和文旅消费地标,目前,园区企业和这些大企业常态化地进行互动、联谊、走访,各种形式的对接多了起来。
“以往我们不知道‘建业J18’等龙头项目有哪些业务需求,也不知道有哪些产业链对接,通过互动,一些合作对接上了,产业社区生态慢慢开始搭建了。”金鹏说。
探索孵化器发展新模式,积蓄发展新动能
郑州芝麻街·1958双创园招商运营部部长卢登攀提到,不管是对于园区发展,还是企业发展、人才支持等,郑州也做了很多,措施也很全面,但还需要更细、更实,力度更大一点,甚至只有比沿海发达地区的政策更有吸引力,才能让更多企业、更多人才汇聚而来,实现更好发展。
金鹏也认为,以郑州科创企业发展为例,产业生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很多先进的理念郑州还不具备,与沿海地区有显著差距,需要更多时间去培育、去完善。
今年6月30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中,楼阳生听取郑州航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运营模式、技术应用、孵化企业等情况介绍,指出要探索孵化器发展新模式,以专精特新为重点,紧盯天使风投动向,紧盯颠覆性、迭代性技术应用,提升孵化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政策引导、跟踪服务,充分激发“双创”活力,积蓄发展新动能。
河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斌介绍,近年来,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载体不断涌现,已经成为河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和关键抓手。
李斌提醒,从日常调研情况看,目前包括孵化器在内,大部分创新创业载体是商业性机构,往往针对创新人才、项目等展开竞争,服务同质化,竞争仅表现为低端的租金补贴等形式,导致孵化能力及成果有限。另一方面,很多创新创业载体中,行业相对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与特色产业资源的有效对接,进而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实现规模化和耦合化。
对于中原设计谷等一部分创新创业载体的集聚效应,李斌很看好,“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或者说新兴的经济联合体,代表了接下来的方向。一方面提供了功能服务,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大家通过聚集、抱团效应,更好地开展服务,共同开拓市场,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活力”。
当然,未来能否有更多成效,更具推广意义,还需要用时间慢慢检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