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IT产业园概念规划 第二轮
一、 背景分析项目背 郑州国家在国家高新区中处于领航地位,以创新型科技标榜。
1. 成立于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 2. 国家科技部首批批准的4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之一。
3.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郑州都市区的要求,以加快建设“郑州高新城”为总目标, 把郑州高新区建设成为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新城区,建设成为集产业与城区发展相融合的 郑州高新城。
上位规划确定地块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路网,东侧用地为居 一、 背景分析上位规 住商业配套设施。
根据《郑州市总体规划》和《郑州市沟赵乡总体规划》: 1. 规划区用地性质基本为工业用地。 2. 须水两侧预留100米河流绿化控制带。 3. 区块内主要为350X400米方格路网,科学大道、白松路和,等三条城市主干道穿临地块。 4.地段东侧为规划的居住区及商业配套设施。
北侧布置为森林公园,生态背景良好,但渗透性不足,未充分 二、 案例研究一般园区 发挥生态功能
区位:大连市西南部星海湾畔 规模:300公顷 亮点:引入森林公园,创造大面积绿地 缺陷:绿地无渗透,穿越难度大,高档居住区生活不 便捷
生活:公寓式结合高档别墅 ? 配套设施集中,高档居住区低便捷 ? 配备生活配套区,配套教育设施
工作:独立、正式 ? 绿地无穿越,高档社区通勤低便捷 ? 多种产业综合 ? 各产业独立分区 ? 缺少交流空间
二、 案例研究一般园区 以借景、就势、造园为规划原理,形成园区的布局模式
区位:厦门岛东部 规模:102公顷 亮点:借景,就势,循环用水 缺陷:对高科技人员无针对性
工作:独立分隔的企业单元 ? 产业园区各组团用地相对独立 ? 创造良好的园区小气候,生态环境,体现
布局模式:以绿色廊道分割功能地块 ? 各产业组团独立综合 ? 中低外高的围合方式,隔离噪音,同时享
二、 案例研究一般园区 高档配套设施围绕中心绿地布置,绿地与产业用地缺乏渗透。
区位:新竹市市区东侧 规模:770公顷 亮点:高档配套设施 缺陷:绿地无渗透,环境差
生活:综合独立生活圈 ? 注重学术氛围 ? 设国际化的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吸引
单位,如:关税局、电力公司、电信公司、 邮局、自来水公司等,鼓励中小型企业创 新
电子能源等新型产业,配套物流,产业集中于信息,环境等高新产业,同时配套研发、
配 娱套 乐生 等活基本设施,居住,休闲,居住,教育,休闲,娱乐等完善的配套设施
二、 案例研究发展趋势 综合科技新城具有功能独立、用地复合、对外开放的特征。
简·雅各布效果 人力资本的集中是企业和投资接踵而来的必要条件。企业选 择某个城市而立地的原因不仅仅在于该地区的市场和供给网 络,更重要的是希望从当地的受过良好教育,高质量的人力 资本中获得生产力提高的收益。
城市便利论 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在于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有向便利性高 的城市(富于多样性,市民态度宽容、有多种生活方式可供选 择的城市)集中的趋势。
产业、居住配套设施呈条带布局,保留农田穿插基间,利于步 二、 案例研究国外案例 行,便于分期开发和未来发展。
区位: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 规模:2700 公顷 性质:产、学、住一体的“研究学园区”
成效: ? 可步行到达工作地点和休闲设施,鼓励了低碳出行。 ? 便于分期开发,用地灵活组合。 ? 农田绿地可作为发展备用地。
生态格网结合道格网,营造宜人的、连续的步行系统,项目实定现位 机 二、 案例研究先进案例 非分离,利于城区生态健康。
区位:天津滨海新区 规模:3000公顷 性质:“工作、生活、服务、生态” 一体的技术新城
成效: ? 形成连续的、宜人的步行网络,鼓励低碳出行。 ? 连续的绿地系统,利于城区生态健康。
二、 案例研究先进案例 三大功能的复合绿网,产业、服务依附绿网,便捷、低碳。
区位:武汉市江夏区东部 规模:2124公顷 性质:低碳产业、智能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和都市田园
生效: ? 依托复合绿网实现雨洪管理。 ? 生产性景观,丰富物种多样性。 ? 多数就业岗位分散在步行范围以内 ? 附近配备生活服务设施。
二、 案例研究先进案例 开放宜居格网住区,80~105米街网,便捷联系各级开项放目空定位间。
区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规模:17100公顷 性质:由欧文公司主导创建的格网城市
特点: ? 绿色生态的环境,可持续城市技术。 ? 注重保留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 以环境可持续设施区分商业。
成效: ? 科技城零碳排放 ? 湿地景观作为蓄水设施 ? 天空格网创造光影 ? 打造绿色社区
生态规划手法总结:条带式布局+小尺度街区+复合功能绿网+绿 二、 案例研究总结 色建筑
通过国内综合案例研究得出:研发、居住、配套用地比例为 二、 案例研究总结 2:1:0.5,园区容积率:0.3-0.8,分区容积率:0.8-2.0。
二、容积率 国家级开发区 洛阳高新技术开发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 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东湖开发区
? 科学大道为园区主要通勤 干道,白松路v 为景观道路, 黑松路为生活干道。
1.建立具有雨洪管理、物质供给、慢行游憩三大功能的复合绿 三、 方案设计规划理念 色廊道。
? 本设计中将实现生态雨洪管理,设置屋顶雨水收集,非机动车 道路尽量避免硬质铺装,采用下凹式绿地,力求自然收集下渗 地表雨水,免除工程措施。
? 雨水收集系统:各地块地表雨水就近排向二级汇水廊道,再顺 应地势排向一级汇水廊道,蕞后汇入场地原有河流水系,涵养 须水河,进入自然的水体循环系统。
1.建立具有雨洪管理、物质供给、慢行游憩三大功能的复合绿 三、 方案设计规划理念 色廊道。
? 采用当地适生的乡土植物为主调,配以果树等经济作物,用生产 性景观代替传统绿化景观,避免高投入、高维护
? 发展都市农业,实现科技城区粮食、蔬果等基础物质的自我满足。 ? 为城市带来别具一格的景观形象。
四类绿地: ? 须水公园绿地 ? 生态廊道绿地 ? 道路景观绿地 ? 院落绿地
1.建立具有雨洪管理、物质供给、慢行游憩三大功能的复合绿 三、 方案设计规划理念 色廊道。
?乔木层:选择当地生态性强的乡土果树,如:柿树、板栗、枣树、山楂等 ?地被层:选择当地适生野生花卉组合,如:红花酢浆草、野花组合等
?乔木层:选择树姿高大挺拔的适生树种:如:光叶榉、黄连木、白蜡等 ?地被层:选择当地适生地被植物,如:萱草、二月兰等
?乔木层:选择当地生态功能强的适生乔木,如:枫杨、水杉、乌桕等 ?地被层:选择可调节局部微气候、改善小区域生态环境的植物,如:香蒲、苍 蒲等
?乔木层:选择具有观花、观果、观叶等观赏性好的乔木,如:流苏、四照花等 ?地被层:选择观花、观叶的观赏植物,如:鸢尾、紫萼等
?乔木层:选择可形成林下景观的的乔木,如:麻栎、丝绵木等 ?地被层:选择耐阴、适宜林下生长的地被植物,如:玉簪、麦冬等
?乔木层:选择树形美观、观赏性强的乔木,如:七叶树、楸树等 ?地被层:选择可观花、观叶的的地被植物,如:萱草、玉簪等
?乔木层:选择观树干、观色叶的观赏乔木,如:栓皮栎、小叶朴等 ?地被层:选择适宜混合生长、景观效果好的观赏植物,如:白三叶、连钱草等
1.建立具有雨洪管理、物质供给、慢行游憩三大功能的复合绿 三、 方案设计规划理念 色廊道。
1.建立具有雨洪管理、物质供给、慢行游憩三大功能的复合绿 三、 方案设计设计思路 色廊道。
? 建立独立的非机动车网络,使人们可以不受机动车干扰,自由到达 各个功能组团。
? 一级、二级、三级非机动车道依托公园、廊道建立,四级非机动车 道依托院落绿地建立,创造环境优美、尺度宜人的出行环境,以鼓 励绿色出行。
? 尺度宜人,有围合感的街道空间,形成步行友好的环境。 ? 增加交通出行选择,提高车辆通行量。
三、 方案设计设计思路 4. 在产业园中大规模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实现低碳城市。
?营造城市整体景观的原则 ?绿色生态的原则 ?人本主义的原则 ?实施性、经济性的原则 形成IT软件园总体平面布局。
功能分区:避免了单一功能的区块出现,促进商业居住一体化、 三、 方案设计总体布局 办公休闲一体化,以符合IT精英生活多元化的需求。
产生六个功能分区: ? 中央公园:完善本项目生态功能的滨水公园区域 ? 产业园核心区:商业、办公、休闲等功能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 ? 研发办公区:科研、办公、休闲集中的次核心区域 ? 生产研发区:IT产业等的生产研发区 ? 总部基地:高环境品质的小体量企业总部聚集区 ? 商住区:生活气息浓厚的生态商业居住混合区
三、 方案设计总体布局 规划后园区总体容积率为2.0,建筑密度为21%,绿地率35%
总用地面积(公顷) 总建筑面积 花园洋房 商住混合 办公商业综合 研发办公 企业会所 生产研发 公园配套 合计 容积率
三、 方案设计总体布局与形态 城市天际线:塑造优美的高低错落起伏缓和的城市天际线。
? 形成高低错落起伏缓和的城市天际线。 ? 天际线形成三个至高点,位于园区西南与东北的一主一次两个商务办公集合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1.商务办公空间:以下沉商业广场凝聚核心建筑组群
? 减少城市道路对步行空间的阻滞,与空间 连廊一起形成立体步行体系,增加层次和 趣味性。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1.商务办公空间:以下沉商业广场凝聚核心建筑组群
1.商务办公空间:下沉商业广场与空间连廊一起形成立体步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行体系,增加层次和趣味性。
1.商务办公空间:下沉商业广场与空间连廊一起形成立体步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行体系,增加层次和趣味性。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2.生产研发空间:建筑与连廊围合庭院,面向绿廊
? 以绿色集水廊道串联各建筑 单元中的开放空间,增强地 块间的步行联系,为人们提 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2.生产研发空间:建筑与连廊围合庭院,面向绿廊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2.生产研发空间:建筑与连廊围合庭院,面向绿廊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3.企业总部:小体量,与绿廊密切结合,私密幽静。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3.企业总部:小体量,与绿廊密切结合,私密幽静。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3.企业总部:小体量,与绿廊密切结合,私密幽静。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4.商住区:混合功能、宜商宜业宜居、向公共景观内聚围合
? 一个居住地块的建筑群体形成 外高内低、向开放空间廊道内 聚围合的态势。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4.商住区:混合功能、宜商宜业宜居、向公共景观内聚围合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4.商住区:混合功能、宜商宜业宜居、向公共景观内聚围合
三、 方案设计建筑空间节点 4.商住区:混合功能、宜商宜业宜居、向公共景观内聚围合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三种形态,曲线树岛、廊桥树阵、农田果林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三种形态,曲线树岛、廊桥树阵、农田果林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三种形态,曲线树岛、廊桥树阵、农田果林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三种形态,曲线树岛、廊桥树阵、农田果林
? 贯穿生产性用地 ? 严整的树阵景观 ? 空中廊桥,体验长廊 ? 物联网,展示I T 新城 ? 创造丰富的半室外空间,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空中廊桥连通建筑,跨越机动车道,运用物联网 技术展示IT新城面貌,创造独特城市空间体验
? 设置步道、休息座椅、电 子信息查询台、景观照明 灯具等,复合多重功能, 为使用者带来蕞大的便利。 运用物联网技术,充分展 示IT新城的面貌。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空中廊桥连通建筑,跨越机动车道,运用物联网 技术展示IT新城面貌,创造独特城市空间体验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2.绿色廊道:空中廊桥连通建筑,跨越机动车道,运用物联网 技术展示IT新城面貌,创造独特城市空间体验
2.绿色廊道:以下沉广场,结合轨道交通和静态停车,化解主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要机动车路对步行系统的阻隔。
? 在科学大道两侧结合轨道交通和静态停车 ? 与地铁站和公交场站建立便捷联系 ? 化解主要机动车道对步行系统的阻隔,方
2.绿色廊道:以下沉广场,结合轨道交通和静态停车,化解主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要机动车路对绿色廊道的阻隔。
2.绿色廊道:以下沉广场,结合轨道交通和静态停车,化解主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要机动车路对绿色廊道的阻隔。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 两侧绿化带采用梯田树阵景观 ? 下沉广场,隔离快速路 ? 在办公楼前形成停留空间。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 道路西侧20米的防护绿化带形成林下 慢行空间,布置非机动交通专用道, 方便市民出行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根据规划,降低道路级别 ?道路中间设计特色景观林带 ?作为居住景观交通轴线。
以差异化手法营造主要道路景观,增加道路空间识别性,提升 三、 方案设计道路空间 步行适宜指数。
1.中央公园:承托生态功能,采用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观,保留村落肌理,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 须水河河道拓宽,形成承托生态功能的自然景观 ? 以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观为主。 ? 提供健身、会晤的非正式交流空间, ? 完善的休闲服务设施,大大提升城区品质。 ? 保留乡土游憩资源,保留村落肌理和现状树 ? 低密度开发,高档次的休闲商业和公园服务设施。
1.中央公园:承托生态功能,采用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观,保留村落肌理,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1.中央公园:承托生态功能,采用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观,保留村落肌理,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1.中央公园:承托生态功能,采用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观,保留村落肌理,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1.中央公园:承托生态功能,采用低维护、高产出的生产性景 三、 方案设计开放空间 观,保留村落肌理,完善休闲服务设施,提升城区品质
分期实施:为便于分期建设开发,确定分期实施时序,基本遵 三、 方案设计分期实施 循先南后北,由东至西的顺序。
为便于分期建设开发,确定分期实施时序,基本遵循先 南后北,由东至西的顺序。
? 一期建设南部科学大道以北的生产研发区。 ? 二期建设南部的其他区块。 ? 三期建设中部须水公园。 ? 四期建设北部研发办公区。 ? 五期建设北部生产研发区与企业会所区。 ? 六期建设北部商住区。
? 花柏路为园区v主要通勤干道, 黑松路为景观道路,翠柏路 为生活干道。
? 建立“一横一纵”两条景 观主轴。 ?复合绿网 ?小尺度尺度街区 ?地铁站位置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