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项目落户高新区首批4大项目签约
又一产学研高端项目花落郑州——2019年1月18日中午,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项目签约活动在郑州市高新区举行。该研究院由郑州控股、固高科技、高新区平台和恒天重工联合设立,通过资本+平台+科研的手段,为郑州市智能装备产业注入活力。
据了解,该项目将紧密围绕处于高速成长期的郑州市重点产业及新兴产业的智能装备制造与工业机器人需求,发挥固高科技集团近二十年在该领域自主开发的各项专有技术及行业领先优势,整合从产业需求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的垂直产业链,积极推动高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郑州市政府、市科技局、市工信委、高新区、固高集团、芬兰麦西诺泰克公司,以及郑州投资控股、恒天重工、郑州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相关机构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活动中,有涉及机器人、一体化污水处理等4个首批项目完成签约。
据了解,固高科技在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技术创新平台之上,专注于开展运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和机械优化设计四个方向的核心技术研究,运控技术及产品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机器人、数控机床、电子加工和检测、印刷、包装、及生产自动化等工业控制领域,是亚太地区智能装备通用运动控制技术龙头企业,直接或间接投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公司百余家,现有传感、工业装备控制、安全与可靠通信等相关发明专利30余项,服务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等企业千余家。
固高科技以深圳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为基础,与国内外知名产业及投资机构合作,创建起集教育、科研、产业、资本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和创业模式,成功孵化或投资了澜起科技、大疆创新、李群自动化、固润科技、逸动科技、酷芯微电子等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
通过此次签约,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将围绕智能装备产业链整合,构建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与资本结合等为重点的融合式发展平台。
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市经济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三大突破”标志着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开启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之路。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在郑州叠加,尤其是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给郑州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将致力于先进装备制造业共性核心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以及关键部件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并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关键测试技术服务和专业设计开发服务。
它依托于郑州市完整的产业链,为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工业自动化各应用领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保持固高科技产品的领先性及竞争实力。此外,郑州智慧产业研究院还将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持久发展打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实现智能机器各项核心共性技术的突破及其广泛应用。
18日同日签约的还有研究院首批合作的4个项目,涉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环保、产业基金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紧贴市场需求,通过“政、产、学、研、金、用”的合作模式对郑州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发展活力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这四个项目分别为与恒天重工合作的特种智能机器人项目、与重庆固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与芬兰麦西诺泰克公司合作的智慧生态清洁科技项目、与郑州市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的郑洛新双创基金项目。
其中,特种智能机器人项目是研究院和恒天重工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优化多方资源,在郑州市建立特种智能机器人产业公司,快速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是将合作打造国内高端治污设施制造商+环境综合服务运营商;智慧生态清洁科技项目,则是研究院与芬兰合作,双方在新型城镇能源互联系统、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技术等领域开展科研交流;国投资管与郑洛新双创基金合作则是通过基金的支持,促进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成果的研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支持重大项目产业化发展。
固高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研究院将重点在五个方向上发展:智能环保、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医疗大健康。结合郑州现有产业特性,在通过智能技术引入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的同时,在新兴智能产业上发力。
据了解,研究院实行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计划三年内累计吸引投资约20亿元,建设智能传感工程中心、智能控制工程中心、智能装备工程中心和智慧能源工程中心和一个高科技孵化器、一套人才培养体系。
研究院的设立,有助于提升郑州市高端产业持续发展能力、高端产业孵化能力、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