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现代化产业”之三:新兴产业绘锦绣

admin8个月前 (09-27)郑州产业信息77

  【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二篇章“现代化产业”之三《新兴产业绘锦绣》。

  生产线、设备全速运转,一台台组装完成后的台式电脑主机排列整齐……月初,记者走进智微智能郑州制造基地,见证了首台紫光如意湖B660电脑在这里下线,等待量产打包后运往全国各地。

  智微智能郑州制造基地项目,是紫光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入驻郑州的重要成果。从2020年签约落地到如今引进生态合作伙伴扎根,“紫光计算机依托紫光股份与郑州市、高新区的优势平台,经过三年深耕细作,上市四十余款智慧终端产品,可覆盖85%以上的招投标市场。在企业增长动力、创新能力、产品附加值等多方面成效显著,成功进入高新区乃至郑州市行业企业头部梯队。”紫光计算机董事长兼总裁黄辉华介绍说。

  紫光计算机在高新区的办公楼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去年6月,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发展五大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实,紫光计算机的蓬勃发展正是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聚集的生动写照。本土龙头增资扩产,外来巨头纷纷抢滩,连日来,郑州高新区动作不断:

  3月1日,政企抱团走出“家门”到重庆考察学习、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在高新区落地区域总部;2月27日,郑州市政府在这里先后分两批与国家部委、研发机构、企业、联盟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见证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启航……这些涉及电子信息、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落地,对于郑州市数字转型,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强链、补链、扩链意义重要、影响深远。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现代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据高新区创新发展局党支部副书记谢连生介绍,近年来,高新区以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为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集聚了汉威电子、新开普、新天科技等传感器行业知名企业,新华三、启明星辰等网络安全领军企业,阿里、腾讯、猪八戒网等云计算和大数据龙头企业,天迈科技、威科姆、思维自动化等北斗应用技术头部企业,国内通信三大运营商全部在郑州高新区布局数据中心。

  近年来,郑州努力培育优势产业,将电子信息作为“一号产业”打造。郑州市集聚了以超聚变、富士康、汉威科技等为龙头的600多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智能终端、计算终端、智能传感等新兴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去年6月,郑州市发布《郑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21—2025年)》。郑州将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五区、多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核”即中原科技城;“两带”即北部沿黄科创带和南部新兴产业带;“五区”即郑东新区、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金水科教园区等5个核心功能区;“多点”即其他省级开发区、核心板块、新兴产业园区、小微企业园等。我市将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五大特色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初,郑州市提出,将打造全球“灯塔工厂”,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智能车间20家以上,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实现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零突破。新增10家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培育50家数字经济重点企业,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450家,亿元以上软件企业超过80家,累计建成软件产业园区及“云上软件园区”10家以上,力争数字经济突破6500亿元。

  “钢铁驼队”搭起郑州通达全球“大动脉”

  车轮滚滚,隆隆轰鸣,一趟趟始发终到郑州的中欧班列(中豫号)在这个春天接力奔跑。郑州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3年7月郑州开行首列中欧班列至2023年1月底,中欧班列(中豫号)已累计开行超7000班。

  今年以来,随着外贸行业加快复苏,河南“钢铁驼队”跑出新的“加速度”。

  变交通区位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是河南明确提出的发展目标。

  3月3日,2023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在郑州召开。“巩固提升郑州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速打造郑州空港、陆港枢纽经济区。”省交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推动提升枢纽经济发展质效。

  在德国汉堡,工人正在装箱准备运回中国的货物(资料图片)

  如今,中欧班列早已从一种新兴的国际物流运输方式,发展为大众所熟知的连通境内外的“钢铁驼队”。就中欧班列(中豫号)而言,也早已从只有一个出入境口岸、一个境外站点到初步实现“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境内外物流网络布局。

  随着中欧班列(中豫号)版图的不断扩大,更多的河南产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亚和欧洲。2022年9月11日,中豫号从郑州国际陆港驶出,经二连浩特出境后,驶往俄罗斯乌兰乌德。这标志着中豫号再添新线路,班列运行版图再次扩大,中欧班列(中豫号)在服务河南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2022年10月24日,中欧班列(中豫号)从中铁集装箱郑州中心站驶出,经阿拉山口出境后,沿着古丝路驶往白俄罗斯明斯克。这是中欧班列(中豫号)首次专列承运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地区,运载国产新能源整车品牌有红旗、小鹏、岚图等,中豫号再添新品类;2022年11月9日,中豫号再传喜讯,由郑州国际陆港公司组织的郑州至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新线路成功开通。至此,中豫号境外直达站点增至20个。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豫号构建了“多站点多口岸”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业务范围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打造出“运贸一体化”、数字班列、恒温班列等河南特色品牌,综合运营能力保持全国前列,境内外合作伙伴超过6000家。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今年2月,郑州市政府发布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其中提到,推动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获批,推进以郑州银行为主体的政策性科创金融运营试点,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指导宇通集团并购汽车金融公司,填补本土新型金融牌照空白,做大做强期货产业,形成一批“期货+现货”龙头企业群,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600亿元,新增上市挂牌公司10家,资本市场融资突破1200亿元。

  如何擦亮“期货”这张特色名片?去年8月,郑州提出了两方面的谋划,即发挥郑州商品交易所龙头作用和全面实施“期货+”战略。

  郑州商品交易所自1990年10月12******准成立为全国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以来,已成为我市打造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一张金字招牌。“郑州价格”每日通过彭博、路透、万得等知名资讯系统向全球发送。

  股权投资基金是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是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关键环。2022年9月《郑州市大力开展“基金入郑”行动若干政策措施》发布,5大类25条政策措施“含金量”满满,助力郑州建设中部地区创新高地,打造中部创投之都。

  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将加强与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合作,为郑州引入更多优质创投资源,构建覆盖重点产业领域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体系,构建全要素基金生态,力争到“十四五”末,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把郑州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规模大、活力强、环境优的创业投资中心。

  2022年7月,市政府发布《关于建设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金融服务“十大工程”,加快构建和完善适应新发展阶段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国家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

  同一时间,市政府发布《郑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市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全力打造国际化区域服务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到2025年,服务功能更优、贡献作用更显、总量规模更大、开放合作更深;到2035年,形成结构优化、特色明显、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成国际化区域服务中心和国家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刚领 张倩 刘地 侯爱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举行我市签约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45亿元

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举行我市签约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45亿元

  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举行 我市签约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45亿元   10月15日,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举行,我市组团参加并对接签约产业转移项目。   据悉,此次活动我市共签约3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94.45亿元,涉及食品、化工、建材、家居、新型材料、电子制造、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领域...

中原前海基金二期签约落地郑州目标规模50亿

中原前海基金二期签约落地郑州目标规模50亿

  郑州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与河南农开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中州蓝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巩义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及南阳市、濮阳市等河南省内多家投资机构共同出资设立,基金目标规模50亿元,由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基金重点投向河南省、郑州市所属区域重点培育的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新材料...

中西部九省区齐聚郑州共线个项目签约

中西部九省区齐聚郑州共线个项目签约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中)、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谢伏瞻(左)共同启动开幕式。胡影摄   中新网郑州10月31日电 (记者 周小云)31日上午,2014中国( 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启幕。这是中西部九省区首次组团举办的一次大型对接活动。   此次转移对接活动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及河南、河北、山...

今年前两个月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今年前两个月郑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

  6日,记者从郑州市3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了解到,今年前两个月,全市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分别高于全国(7.5%)、全省(6.5%)平均水平0.5个、1.5个百分点,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2位。并且,主导产业贡献突出。工业六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9.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94.9%。工业投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软件和信...

前10月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87个亿元以上项目

前10月郑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87个亿元以上项目

  记者从今日召开的郑州市1~11月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获悉,今年前10个月,全市工业增速加速回升,相关指标支撑有力,企业效益明显回升,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较快。其中招商成效突出,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66个,总签约额16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10.1%。   具体在招商方面:今年前10个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7个,签约额1167.6亿...

前四个月郑州工业投资增长逾三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

前四个月郑州工业投资增长逾三成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

  前四个月郑州工业投资增长逾三成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2022-06-07 04:54:14   昨日,记者从郑州市1~5月份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了解到,今年前四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分别高于全国(4%)、全省(6%)平均水平2.7个、0.7个百分点,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4位。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2个,总签约额579亿元。...

又一批大项目郑州签约

又一批大项目郑州签约

  本报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燕 通讯员 李盼)昨日,郑东新区管委会与3家公司举行“云签约”仪式,中原科技城迎来新一批高科技项目。   昨日下午,郑东新区管委会与中科视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在中原科技城落地郑州人工智能产业中心项目,与上海天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数字创意广告产业园项目落地中原科技城,与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中原科技城设立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郑州分院...

在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 我市共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20284亿元

在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 我市共签约项目41个总投资20284亿元

  【鹤壁新闻网郑州讯-鹤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渠稳)10月15日上午,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开幕式暨签约仪式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期间,我市共有4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约202.84亿元。市长郭浩、副市长郝志军参加有关活动。   41个签约项目涉及清洁能源与新材料、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山东玫德集团有限公司与淇县政府就投资3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