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郑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admin8个月前 (09-27)郑州产业信息32

  200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指导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2008年郑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部级论证会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规划图

  3月26日,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郑州市启动并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郑州高新区正式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同时被批准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还有天津高新区、广州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

  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标志着郑州高新区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发展思路得到了国家的肯定,这既是郑州市委、市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也是郑州市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将有力支撑郑州市“三化两型”城市建设,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河南在国家创新体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郑州市正在按照《建设方案》要求,全面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争取用7年时间把郑州高新区建设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以及中部地区具有重大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在郑州高新区加快“二次创业”步伐,推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科技部批准郑州高新区进入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行列。喜讯传来,群情振奋。20年风雨沧桑,20年创新磨砺,郑州高新区已昂首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

  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是国家科技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自主创新战略目标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此举旨在为国家创新体系选择部署战略支撑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开展创建工作,促成其发展路径的战略性转变,进而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

  创新型科技园区就是以创新为驱动、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园区。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2008年8月22日在全国第五届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联席会上指出:“创新型科技园区将成为我国高新区队伍里蕞具代表性的中坚力量”;国家科技部主管副部长杜占元日前亲赴郑州高新区考察指导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郑州高新区首批获建创新型科技园区与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省、市领导王文超、徐济超、赵建才及省科技厅厅长赵琛等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和协调,为申报工作出思路、提要求、鼓干劲。省、市联合成立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对高新区设置了新的考核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2008年10月18日,郑州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部级论证,2009年3月26日,国家科技部致函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正式批准郑州市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郑州高新区得以在全国56个高新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先行者,绝非偶然。

  郑州高新区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创新特色突出、产业相对发达、支撑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和环境优美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初具雏形。2008年12月,在全国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郑州高新区第四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中的影响力继续提升,在中原崛起中的带动力、辐射力快速增强。

  郑州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优势何在?

  答案是多方面的,而其核心就是创新!

  大学、科研机构集成创新源泉。截至2008年年底,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中钢集团郑州金属制品研究院等产业科研机构在这里云集,引进或培育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各类检测中心100余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植入,是郑州高新区发展的一大特色,它们和区内的企业研发机构一道,成为全区、全市乃至中原地区技术创新的不竭源泉和产业发展的强劲支撑。

  自主创新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08年年底,高新区共有2000余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产业计划,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0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00余项,申请专利34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1800余件。

  领军企业构筑创新方阵。企业是经济发展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截至2008年年底,郑州高新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1%,占全市的68%。威科姆科技的IPTV(网络电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三甲,汉威电子的气体传感器产销量全国头部,辉煌科技是铁道部铁路微机信号监测两家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富耐克超硬材料是全球立方氮化硼三大生产企业之一,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集太阳能发电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设备生产科研于一体……一个个遐迩闻名的企业,组成了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的企业方阵,构筑了全市乃至全省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五大主导产业垒起产业高地。郑州高新区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新型仪器仪表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和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五大主导产业对整个高新区工业的贡献率为86%,为郑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发展创新型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中,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软件产业产值占全省50%以上,通过GMP认证的制药企业占郑州市的80%以上,新型仪器仪表产业、宽带多媒体产业、轨道交通电子产业、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了产业集群的雏形,有力地支撑了高新区产业的发展。2009年头部季度,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郑州高新区大部分骨干企业仍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如汉威电子同比增长166%,四维机电同比增长146%,新开普电子同比增长104%,表明高新区产业具备了较强的内生性增长能力。

  四万科技工作者托起人才中枢。截至2008年,全区已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四万人,其中博士1700多人,硕士3500多人。全区每万人就业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就占4000人,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000人,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形成了全省创新人才高地。

  系列政策助推创新发展。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建立了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完善的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项目研发和新产品研制政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政策、知识产权政策、人才政策、创新能力培育政策、创新体系建设政策、科技投融资政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政策等,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创新发展。

  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关键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转变创新发展方式,郑州高新区靠什么去实现目标呢?

  明确战略定位。郑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有着明确的战略定位:打造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建设承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平台和创新型郑州的核心示范区,形成中部地区促进科技进步的创新源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郑州高新区的创新战略和规划任务十分清晰:

  ——引导重大创新资源如新建大型高新技术项目、重要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向郑州高新区集中;引进域外一流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标准认证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专家或团队,提高高新区的知识层次和创新资源富集程度,强化郑州高新区“区域创新中枢”位势。

  ——助推高成长型企业发展,激活企业创新创业:新聚集和培育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助推500家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新培育50家以上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

  ——依靠密集的高智力资源,利用河南省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管理咨询等新兴产业;把握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趋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型仪器仪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五大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在细分高端领域实现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宽带多媒体、信息安全、轨道交通电子、新型仪器仪表、生物制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和超硬材料七个产业集群。到2015年,力争使高新区2~3个产业集群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区域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打造以大学科技园区为核心的十大专业园区。即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东、西区、威科姆国际生态软件园、863中部软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生态创意产业园等。到2015年,十大专业园区总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

  ——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2009年~2015年,推动实施1000个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建成中部地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完善科技投融资平台。郑州高新区还将争取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20家以上,注册资金达30亿元以上,建设期内每年解决50个以上高端项目的融资需求,融资总额达50亿元以上,建成“科技创业金融服务区”。

  ——完善企业孵化平台。新增5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面积,形成创业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相结合的企业孵化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

  ——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2009年~2015年,新引进或建设市级以上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各类检测机构200个以上。

  ——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引进和培养100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和200名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争取到2015年年底,建成100家以上知识密集型和高技术服务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利用高新区形成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将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跨区域战略合作;制定总部经济政策,引导区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企业总部或研发基地,鼓励区内企业向区外转移低端制造环节,实现区内外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区内外在不同产业领域、产业层面上实施集群化发展,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的支持,以郑州高新区为依托设立国际创新型企业投资促进平台,建设面向中部地区的国际专属投资促进信息渠道,促进企业与国际风险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提高郑州市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必须重新审视其在地方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集中有效资源,强化政策配套,推动跨越式发展。

  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坚持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园区管委会三方联动的原则,在7年建设期内(2009年~2015年),建立强有力的联合共建政策支持体系:

  国家科技部:支持各建设园区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企业上市,特别是积极开展创业板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代办系统的相关工作;支持开展“创业导师”、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支持开展技术转移行动方案;支持开展创新集群工作;加大“火炬计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对建设园区的支持。

  河南省科技厅: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重要科技计划安排上对郑州高新区给予倾斜;加大对郑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工具,在郑州高新区先行先试,建立起新的政策支点。

  郑州市政府:把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推动“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大市财政的投入力度,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十一五”的后两年,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十二五”期间,每年在50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建立用地“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高新区用地;支持高新区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引导重大高新技术项目、重点科研机构、大型科技、商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在高新区布局建设。

  郑州高新区:全方位筹集百亿元资金,全力推动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安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建设300万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区、50万平方米的专业孵化器和60万平方米的现代企业加速器;安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人才信息化平台、产业技术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驿站和其他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建设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安排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设立5个专项支持计划,分别是:郑州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郑州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郑州高新区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资金、郑州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郑州高新区人才专项资金。

  郑州高新区按照要求建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之后,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怎样一幅全新的图画呢?

  经科技部批准同意的《郑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清晰地勾画了未来郑州高新区的宏伟蓝图:

  ——高新技术企业(含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宽带多媒体产业集群、超硬材料产业集群、传感器及新型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高新区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5%以上;

  ——每万就业人口理工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不低于2500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授权数量显著增加,到“十二五”末达到5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000件;

  ——园区财政的年度科技拨款占园区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达6%以上。

  到2015年,一个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密集、人居环境优美的科技新城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届时,郑州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成为以创新为驱动,具有引领示范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以及内陆地区具有重大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科学发展是指南,自主创新是核心。郑州高新区像一位年方二十、意气风发的青年,正用有力的大手擎起一座引领风向的标杆,加速向前迈开了大步。中原崛起因为有了郑州高新区的辐射引领而倍增创新活力,创新型国家因为郑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成功建设而强化了中部战略支撑点。我们期待着!

  大河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豫B2-20040031

  未经大河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民企看郑州·同心谋发展”活动在管城区成功举办

“民企看郑州·同心谋发展”活动在管城区成功举办

  3月28日,由郑州市工商业联合会、管城回族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民企看郑州·同心谋发展”活动在管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该活动以宣传推介优化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更多企业来管城区投资兴业为导向,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活动中,企业家参观了金岱科创城产业园区,管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岱智慧产业园、光之谷商业中心负责人先后作了项目推介。...

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调研智慧岛、科创园区建设

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调研智慧岛、科创园区建设

  4月25日,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深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陕州区、湖滨区等地,调研推进智慧岛和科创园区建设、创新创业、疫情防控等工作。   市委常委、秘书长郭鸿勋,副市长庆志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梁维等参加调研。   刘南昌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的智慧岛建设现场,实地踏勘地形地貌,详细了解整体规划、配套设施布局、资金...

争做不平凡的普通人郑州科技创新园项目生产经理李飞成为员工榜样

争做不平凡的普通人郑州科技创新园项目生产经理李飞成为员工榜样

  李飞,中建七局西南公司河南分公司郑州科技创新园项目生产经理,擅长施工管理。他从2011年7月参加施工项目,曾担任西南公司河南分公司登封安置房项目的生产负责人,获得登封市、郑州市、河南省各级安全文明标准化示范工地,他个人多次获得公司级员工之星 。十余年来基层项目的沉淀使他的管理逐渐丰富,处理各种事务也愈加娴熟。   对于自己负责的项目,李飞尽职尽责。郑州科技创新园项...

凤栖梧二七区副区长刘奎志一行莅临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考察指导

凤栖梧二七区副区长刘奎志一行莅临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考察指导

  2021年08月27日,郑州市二七区副区长刘奎志一行莅临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考察指导,马寨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主任王波陪同,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运营总经理夏向阳参与接待。   在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运营总经理夏向阳的带领下,二七区副区长刘奎志一行参观了房德科创园·郑州园区与区域政府共建的区域服务平台——科创中心,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情况汇报等方式,深入了...

周口科创园区介绍

周口科创园区介绍

  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到川汇区和西华县调研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   周口:政银企通力合作助推经济发展   周口市委书记张建慧与山东鲁花集团总裁宫旭洲举行工作会谈   招标】河南周口临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周边围墙工程-招标公告   【招标】周口市建业豫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可研、前期策划   资讯...

咨询金岱科创城规划拆迁情况

咨询金岱科创城规划拆迁情况

  尊敬的领导您好,本人在外地,近期也准备返郑置业,一直关注郑州的发展,看到金岱科创城规划很不错,金岱也是32个核心板块之一,但是实地探访后发现汽配城、洁具市场等还在营业,与规划不符,有如下疑问   网友您好!金岱科创城的规划目前正在按照郑州市对32个核心板块规划编制审批工作的要求有序推进。目前,该规划正在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进行批前公示,还需经过市政府的联审联...

啃蕞硬的骨头!郑州航空港科创中心这样玩转双创

啃蕞硬的骨头!郑州航空港科创中心这样玩转双创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陈诗昂 文朱哲 摄影摄像剪辑   历经“涝疫”考验,郑州正在重新出发。   企业复工复产,牵动全省上下。河南省政府出台十条务实措施,贷款担保、信贷投放、还贷延期等,条条硬核;郑州市政府出炉“郑20条”,更多细则贴身服务。   省内各部门、各地和各种社会力量,迅速行动。“万人助...

大平台大格局!郑州将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大平台大格局!郑州将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按照规划,郑州市将按照“全域统筹、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科产城融合”的布局理念,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引领带动全市创新协调发展,打造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以自创区为引领,以中原科技城为带动,沿黄河生态走廊,串联智能传感谷、金水科教园区、智慧岛、鲲鹏小镇等关键创新节点,聚焦创新研发、产业孵化、教育科研、科技服务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