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郑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筑梦现代化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园区

admin4个月前 (01-16)郑州产业信息26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区域互补“穷乡僻壤”变“活力新城”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战略部署下,依托京沪高铁宿州东站规划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马鞍山、宿州市两市合作共建。

  园区充分借鉴两市成熟经验,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因势利导、蕞大捷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园区运转运行高质高效。

  园区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建成33所学校(包含全省首所航空类高职院校),建成及在建安置房、公租房约17000套,建成市民公园、新汴河景观带、街头游园、公共足球场、篮球场、银行、商业等服务设施。宿马文体中心也正加快施工进度。

  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逐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园区以“勇当共建园区先锋、打造融合发展典范”为目标,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规范园区各项建设和发展。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推进路网、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消防、标准化厂房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园区已实现1个小时可达合肥、南京、徐州,2个小时可达上海、杭州、济南、郑州,高铁、高速、铁路等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强链补链变“单打独斗”为“产业集聚”

  园区充分发挥宿州“果海粮仓”和马鞍山“钢铁之都”等资源优势,将园区其中两大主导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坚持“龙头带项目、项目成链条、链条成集群”,在引进龙头企业基础上,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加快构建绿色造纸、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风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园区抢抓机遇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项目集聚新高地。先后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绿地科技产业园等约1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让企业“轻装上阵“就是”“拎包入住”,便于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同时,建立项目包保服务制度,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高对接准备。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一号工程”,印发《宿马园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创新“一个目标牵引、一支队伍落实、一站式服务、一套机制奖惩”的招商引资机制,瞄准龙头大项目、高新技术、外资外贸等重点产业选商选资。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思路,引进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发展由“小而散”向“大而强”的转变。

  园区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正逐步显现。

  转型升级变“旧包袱”为“新资本”

  园区在宿州率先启动并制定印发《宿马园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用地(租赁)面积、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综合税收、综合营业收入等5个主要评价指标和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对园区所有工业企业年度亩均效益进行全面摸底、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类)、B(提升发展类)、C(帮扶转型类)、D(倒逼整治类)四个等次。

  对D类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园区成立宿马开发建设公司(园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牵头办理“亩均英雄贷”融资与清理园区不良资产工作。

  截至目前,园区共落实亩均英雄贷17.1亿元;腾退标准化厂房约22万平方米,并引进新材料、智能、医疗等企业入驻厂房;清理低效用地约981亩,引进生物、食品等项目落地。

  对A类企业,由宿马集团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担保公司、银行、宿马集团成立“园区贷”,蕞快7个工作日即可实现放款,助企提质增效。

  同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倒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加速转型。

  省级自然公园禁止房地产开发 安徽拟...

  大众汽车集团将在合肥建设全球战略 ...

  “跟着赛事去旅行”第四届长三角体 ...

  “疯狂小杨哥”们被点名,冤枉吗?

  商议院 为合燃华润连夜整改点个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质量打造南北合作共建园区

  2024-04-11 15:41:10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区域互补“穷乡僻壤”变“活力新城”

  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皖北的战略部署下,依托京沪高铁宿州东站规划建设的现代产业园区。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由马鞍山、宿州市两市合作共建。

  园区充分借鉴两市成熟经验,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因势利导、蕞大捷径加快园区建设,推进园区运转运行高质高效。

  园区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加快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后建成33所学校(包含全省首所航空类高职院校),建成及在建安置房、公租房约17000套,建成市民公园、新汴河景观带、街头游园、公共足球场、篮球场、银行、商业等服务设施。宿马文体中心也正加快施工进度。

  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逐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园区以“勇当共建园区先锋、打造融合发展典范”为目标,科学制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13项专项规划,“多规合一”规范园区各项建设和发展。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全面推进路网、供排水、供热、燃气、污水处理、消防、标准化厂房和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着力建设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区。

  目前,园区已实现1个小时可达合肥、南京、徐州,2个小时可达上海、杭州、济南、郑州,高铁、高速、铁路等交通体系逐步完善。

  强链补链变“单打独斗”为“产业集聚”

  园区充分发挥宿州“果海粮仓”和马鞍山“钢铁之都”等资源优势,将园区其中两大主导产业定位为绿色食品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坚持“龙头带项目、项目成链条、链条成集群”,在引进龙头企业基础上,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加快构建绿色造纸、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抢抓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三大新兴产业风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园区抢抓机遇建特色产业平台,打造项目集聚新高地。先后建成绿色食品产业园、机械产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绿地科技产业园等约1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让企业“轻装上阵“就是”“拎包入住”,便于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同时,建立项目包保服务制度,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系列政策,在要素保障、项目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等高对接准备。

  园区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园区“一号工程”,印发《宿马园区招商引资实施意见》,创新“一个目标牵引、一支队伍落实、一站式服务、一套机制奖惩”的招商引资机制,瞄准龙头大项目、高新技术、外资外贸等重点产业选商选资。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思路,引进上下游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发展由“小而散”向“大而强”的转变。

  园区重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和产业集聚正逐步显现。

  转型升级变“旧包袱”为“新资本”

  园区在宿州率先启动并制定印发《宿马园区关于开展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从用地(租赁)面积、亩均税收、亩均营业收入、综合税收、综合营业收入等5个主要评价指标和企业综合素质附加指标,对园区所有工业企业年度亩均效益进行全面摸底、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优先发展类)、B(提升发展类)、C(帮扶转型类)、D(倒逼整治类)四个等次。

  对D类企业,尤其是僵尸企业和低效企业,园区成立宿马开发建设公司(园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作为实施主体,牵头办理“亩均英雄贷”融资与清理园区不良资产工作。

  截至目前,园区共落实亩均英雄贷17.1亿元;腾退标准化厂房约22万平方米,并引进新材料、智能、医疗等企业入驻厂房;清理低效用地约981亩,引进生物、食品等项目落地。

  对A类企业,由宿马集团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担保公司、银行、宿马集团成立“园区贷”,蕞快7个工作日即可实现放款,助企提质增效。

  同时,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抓手,倒逼工业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加速转型。

  从一片穷乡僻壤变成一座15平方公里宜居宜业活力新城;从仅有几家乡镇小作坊到落户6800多家市场主体的产业集群;从个体项目“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多链协同”。12年来,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坚持“产城融合、产城双兴”发展理念,聚力主攻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效,走出了一条南北合作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之路。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年郑州航空港区GDP完成1208亿元

2022年郑州航空港区GDP完成1208亿元

  3月7日,记者从郑州航空港区获批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208亿元,是2012年的5.9倍,年均增长14.1%;“四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7756亿元,是2012年的6.3倍,年均增长20.2%,初步形成了以航空物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介绍,郑州航空港...

45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45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今天,管城区产业园招商推介暨签约仪式举行,45个优质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220亿元,为管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引擎。   管城区是郑州的商贸中心,商贸业发达,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达到75%以上。近5年来,有1156个重大项目在管城落地,实现投资约3302亿元,市场主体总数达到了16万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能级不断攀升。同时...

【郑州高质量发展的N个切面】大棚里的满满科技感

【郑州高质量发展的N个切面】大棚里的满满科技感

  走进中牟县官渡镇孙庄村“乡谣农场”,就像走进一座绿色景观房。   光线明亮,温度湿度适宜,幼苗生长规整有序。从透光性极好的顶棚,到风机系统、帘幕系统,再到空中的传感装置,作物生长可获得24小时照料。   农户正在为西红柿植株摘底叶。今年成熟的西红柿颗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鲜艳。水果黄瓜在玻璃温室适宜的环境下生长,比常规栽培一般可提前15到20天成...

一个产业园带动一座城

一个产业园带动一座城

  在郑州高新区,扎堆分布着数十个成熟的产业园,新的产业园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这些产业园区将共同构成郑州高新科技产业区,郑州高新城的雏形已现,年产值达数亿元的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到底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座产业新城?其背后又有哪些值得期许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郑州高新区,扎堆分布着数十个成熟的产业园,新的产业园区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这些产业园区将共同构成郑州高新科技产...

产业园区考察:深圳东莞站

产业园区考察:深圳东莞站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产业园区考察:深圳&东莞站   深圳是如何蜕变成长为“创新创业之都”?   政府、市场、企业,谁在推动创新与创业?   40年间,万科、腾讯、华为、华润、中国平安等优秀企业在此崛起。同时深圳作为...

全省头部!高新区5个园区入选首批河南省软件产业园区

全省头部!高新区5个园区入选首批河南省软件产业园区

  据郑州高新发布消息,河南省软件产业园区(头部批)认定结果正在公示, 经自愿申报、各地审核推荐、园区答辩、专家评审,全省共有 9 个园区拟认定为河南省软件产业园区,高新区占 5 席,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这 5 个园区还同时入选郑州市软件产业园区(头部批)名单,全市仅有 7 个入选,高新区入选数量再拔头筹。   这 5 个园区分别...

发力未来产业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开园运营

发力未来产业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开园运营

  原标题:发力未来产业,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开园运营   8月6日上午,为深入推动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快速集聚发展,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郑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区揭牌仪式在郑州中原科技城举行。   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内有关高校负责同志,郑州市、郑东新区有关负责同志,区块链领域知名专家,各基础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区块链产业园区...

哈工大来了中国人大还会远吗?网友:迫切期待中

哈工大来了中国人大还会远吗?网友:迫切期待中

  对郑州来说,七月是个不平静的日子!郑州让全国人民眷顾,其也会以感恩之心回报关心及支持她的团体和个人!   在这紧要的关头,全国著名985高校,被誉为“机械五虎”、“军工强校”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给河南郑州带来重磅消息: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落户郑州!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