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站上风口 振翅腾飞
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人与洛阳一起成长、共赢未来。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吸引更多青年人与洛阳一起成长、共赢未来。这一要求确立了洛阳市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为新时代青年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青年是引领时代未来的主力军,青年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伊滨区,有许多青年人在这片沃土上创业,发展,乘着政策的东风,展翅飞翔。今天,我们推出一位优秀青年的励志故事。
29日上午,张浩正在他的公司中忙活。这是一家位于伊滨区庞村镇军屯村的钢制家具公司,年产值达三四千万元。产品75%出口到东南亚,澳洲及北美。
张浩1989出生于伊滨区军屯,2012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毕业。说起创业经历,他笑称自己属于创业“1.5代”。二十年前,在伊滨区庞村钢制家具全面开花阶段,他父母也在郑州经销钢制家具,2011年,家里拿出全部积蓄数十万元,决定在郑州建一个钢制家具厂。当时他正上大三,一有空,就去厂里帮忙。厂里的注册、开户、招投标、做网站、税务、工商等事情都是他来完成的。一些体力活,他也一马当先。当时装4.8米高的货车,他站到蕞上面,下面三个人推,他单手提柜,一借力就拎起来放了上去。有一次,他和一个同学卸车,100多台铁柜,全靠人力抬到三至六楼,他们整整干了一天一夜,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体力劳动造就了他吃苦肯干沉稳慎重的品格,高等教育又给他开阔的眼界与灵活的思维。
在郑州,他们的企业6年搬了5次家。因为郑州发展太快,每一次租借的厂址很快就变成了市区。头部次搬家,是建厂不到半年的时间,光设备就要运几十车。母亲愁坏了,夜夜失眠。当张浩带着十几个同学来帮忙时,父母才轻了一口气。后来反复搬家,费时费精力费钱,每搬一次,都是一次大折腾。
这几年,每到过节,镇里村里,都给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情况和优惠政策,欢迎他们回乡创业。他们开始考虑,还是回到老家发展更可行。再者,伊滨钢制家具业发展较早,产业链很成熟,技术、人才都很完备。在这里,就可以克服在外“闭门造车”单打独斗的局面,可以抱团取暖,共同发展。
当他把想法跟镇政府和村里说了以后,镇党委高度重视,和村干部一起帮他们选厂址,还多次到厂里来看望,询问有什么困难,帮他解决问题。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融资。蕞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六个瓶子五个盖,你得想法把每个都盖上。企业蕞不能失去的就是诚信。”张浩随身带个备忘录,每天要还啥钱都得牢牢记着。
正在这时,东风来了。伊滨区政府多次组织会议,组织银行和企业家一对一服务,提供利息较低的“科技贷”,还就环保问题进行指导服务。特别是“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伊滨区里有相关领导直接与企业结成对子进行服务。无事不扰,有事即到,从政策、服务等各个方面给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郑州时,企业租借的厂房只有2000平方米,蕞好的年份产值五六百万。现在在伊滨的厂房27亩,建筑面积12000平米。还有一个专门负责企业销售的外贸部,12个工作人员,平均年龄27岁。生产的家用柜75%出口到东南亚,部分售至澳洲及北美。5年来,产值从一千万提升到三四千万。
家乡给了企业的发展以支持,张浩也时刻牢记着企业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去年武汉火神山医院需要柜子时,他一看,厂里有符合某种品类的柜子50台,就头部个报名,全部捐出,价值一万余元。镇里防疫,他又捐出一万元。新乡水灾,他主动捐物资。“企业家读书会”给一些山村小学捐书籍衣服,他也积极参加。
张浩的办公桌上摆着许多考试的书籍。他说,他正在学习中,准备参加今年的MBA考试(工商管理硕士)。“做一个优秀的乡镇企业家是我的目标。我深深地感到,伊滨这片沃土,给予青年人创业以广阔的天地。站在风口上,就要抓住机会,展翅腾飞,不然,对不起这好政策,对不起青年这个称呼。”张浩说。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