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首个飞地经济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
12月8日上午,“金水(获嘉)产业新城”项目在郑州市正式签约,该项目由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政府与新乡市获嘉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总投资70亿元,占地3050亩。该项目是两区、县借鉴发达地区先进经验,采用“飞地经济”合作模式,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个跨区域合作项目。
11月25日,省委书记郭庚茂在新乡调研时指出:“新乡市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认真研究产业集群发展、借助郑州优势发展、建立产业联盟等课题,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做贡献。”就郑州和新乡两市而言,实现优势互补、推进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两地党委政府的共识。作为全省首家跨区域合作的“飞地经济园区”,“金水(获嘉)产业新城”项目无疑是贯彻落实“加快推进郑新融合发展”战略的行动典范。
金水区产业转型“飞地”破解发展瓶颈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提升,中原城市群建设如火如荼。近年来,郑州市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将原有生产制造型企业向外部转移,重点发展以软件信息业为主的高技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以及企业研发总部。获嘉县正是借助郑州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外迁的“势”,加强与郑州的合作,与金水区合作共建“飞地经济产业园”。
众所周知,金水区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有着得天独厚区位优势和较为优质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省市前列。近年来,金水区站位在郑州都市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当示范”,确立了“一化两区四个金水”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以改革求突破、以创新促提升”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支撑产业,着力构建以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电子信息、创意设计、软件研发、生物科技、服务外包和楼宇总部“8+1”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把金水建设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核心集聚区、在全国有影响的科技文化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去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1.5亿元、同比增长8.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同比增长14.38%;预计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增长7%,财政收入51.65亿元、增长3%。
同时,金水区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发展空间受限、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为此,金水区把发展飞地经济作为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金水(获嘉)产业新城项目既是一个跨区域的合作项目,也是金水区探索飞地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项目,更是郑新一体化建设的亮点项目。该项目初步规划占地3050亩,分为两个园区,金水总部产业园位于金水科教园区,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位于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其中金水总部产业园占地约50亩,建成之后将成为金水区飞地经济示范区对外展示的窗口;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占地3000亩,功能定位是金水科教园区企业配套生产企业生产基地、金水区存量需外迁企业转移基地、拟招商引资外地优秀企业承接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中西部首个互动型飞地经济产业示范区。金水区区长陈宏伟对记者说:“通过合作,金水区将把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和获嘉县土地、资源、劳动力、生产成本等优势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产业差异化优势互补,实现双方政府和企业多赢的良好局面。”
金水区区委书记郑灏东表示:“此次签约意味着更加密切、更加实际的合作,对于我们双方进一步探索地区间合作新模式,推动两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间优势互补、平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愿意与获嘉县共同努力,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探索出一条飞地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新路子,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和郑新一体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获嘉县赶超发展“借势”承接产业转移
“金水(获嘉)产业新城”所在地获嘉县亢村镇距离郑州市30公里,距离新郑国际机场80公里,距离郑州高铁东站50公里,距离郑州航空港80公里,与郑州市隔河相望,是郑州“产业高地”的“卫星型”承载地,在市场地理分布、生产资源要素、交通运输成本等方面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因此,获嘉县借助自身区位的“势”,主动担当承接郑州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郑州地区溢出产业的承接地。
据介绍,获嘉县地处中原城市群“豫北工业走廊”核心,位于首都两小时高铁圈,与郑州国际航空港隔河相望,1小时即可抵达新郑国际机场;全国南北铁路大动脉京广线、晋煤外运主要通道石太线南北平行横穿而过,济东高速穿境而过,公路铁路纵横贯通,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获嘉县各类资源丰富。获嘉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紧临县境,引黄工程完善,水资源充沛。“西气东输”工程过境全县,年均可用气指标达2亿立方米;县域及周边煤炭资源储量近37亿吨,地下煤层气储量100亿立方米,粮食年总产量40万吨,全县有15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可向非农行业转移,同时拥有500kV变电站、220kV数字化变电站等功能齐备的电力设施这一切为获嘉经济腾飞提供了坚实的资源支撑。
近年来,获嘉县以赶超发展为总基调,以实现获嘉振兴为总目标,坚持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富裕美丽、厚重文明、幸福和谐、生态宜居获嘉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该专业园区是新乡市市级工业园区,以精密机械、电子电器、现代家居、服装加工为主导产业,现有规划面积为6.5平方公里,规划修编后将扩大至15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将进一步拉大,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获嘉县已经将亢村镇定位为获嘉县副中心城市,将该专业园区定位为“郑州市金水区的协作区、经开区的配套区、新乡平原示范区的互动区”。
获嘉县委书记郭力铭表示,“两地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崭新平台,为我们规划了美好愿景。下一步,我们将倍加珍惜与郑州市金水区战略合作的难得机遇,借助金水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金水(获嘉)产业新城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探索飞地经济园区和区域合作新模式。”
一、金水(获嘉)产业新城项目简介
金水(获嘉)产业新城是在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探索,是中国中西部首个互动型飞地经济产业示范区,由郑州市金水区和新乡市获嘉县两地政府共同打造,占地3050亩,分为两个园区,即位于金水科教园区的金水总部产业园和位于新乡市获嘉县亢村镇的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其中金水总部产业园占地约50亩,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占地3000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聚集500多家高科技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中国中西部头部、全国一流的现代化产业综合体。
(一)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项目简介
1.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占地3000亩,项目分4期开发建设,依托金水区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产业资源,结合获嘉县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打造一个涵盖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印刷四大行业的产业集群。
2.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一期为起步区,占地500亩,其功能定位为金水科教园区企业配套生产企业生产基地、金水区存量需外迁企业转移基地、拟招商引资外地优秀企业承接基地,建成之后将成为金水(获嘉)产业新城的形象展示区。
金水总部产业园占地约50亩,位于郑州市金水区科教园区,是针对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印刷四大行业搭建的综合服务平台,是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入园企业定向开发的总部园区。
园区内部路网及配套由园区统一完成后,对土地采取分割出让的方式进行招商;
土地出让价格采用成本价出让。(三)园区统一规划招商
企业获取土地后,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建厂房,但是规划必须符合园区统一规划。
(四)园区生活配套区采用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服务入园企业
园区生活配套区含员工公寓、员工食堂及综合商业等配套设施,由园区开发企业统一建设经营,采用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服务于入园企业。
以上为针对获嘉飞地经济产业园起步区(500亩)的招商方式,后期会结合园区企业入驻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印刷及其他行业(行业需符合当地的产业政策、企业必须达到环评要求)。
(一)符合金水区及获嘉县当地产业政策;(二)企业总部需注册在金水总部产业园;(三)每家企业土地出让面积不低于30亩;
(四)金水区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选择权;
(五)投资强度由园区管理办公室及相关招商部门按照园区综合投资强度的要求对招商企业进行具体把控。
(六)企业自建厂房的建设周期应由园区管委会及相关招商部门按照企业自建厂房的面积对招商企业进行具体把控。
(一)企业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盖公章;
(二)税务登记证正副本复印件盖公章;
(三)组织机构代码证正副本复印件盖公章;
“飞地经济”是指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双方政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它是保持现有的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从国内看,“飞地经济”的实践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黄三角地区,发展较好的主要是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
2006年11月,江苏省提出“全省达小康,关键在苏北,重点在宿迁”,李源潮同志指出,苏州和宿迁代表着江苏的两个极,要重点帮助宿迁实现更大的突破。苏州宿迁工业园区是苏州宿迁两市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创新南北合作机制、实施联动开发的新试点、新载体。苏宿工业园区“飞地经济”模式是南北挂钩合作共建,即由宿迁市在本地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区中园,由苏州市负责规划、投资开发、招商引资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宿迁市负责拆迁安置、基础设施配套、社会管理等工作。园区自2006年12月启动,规划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9万,200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是佛山市顺德区、清远(英德)两地于2010年12月自主发起,探索全新区域合作模式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
大力支持,并被作为广东省重大发展平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探索走出了一条国有资本主导跨区域经营的“飞地经济”发展新路径。广东省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实施方案的批复》、《广东顺德(清远)经济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等文件,对经济合作区的发展目标、组织构架、整体规划、运作开发、产业协作、扶持政策、财政体制、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飞地经济”实践
近年来,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厦门市推出了“飞地经济”模式,鼓励工业企业把生产环节迁到岛外,岛内则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该模式已在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环东海域工业园推广运用,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厦门市思明区早在“十五”期间就提出发展“飞地工业”的思路,合理有序地推动岛内工业外迁,“腾龙换凤”提供更多空间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高端服务业,为思明区招商引资搭建更加广阔的工业发展平台。200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设立同安工业集中区,并对开发区进行产业定位。园区开发采用通用厂房出租、出让和土地出让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分三期建设。2007年6月,思明区在同安工业集中区设立思明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发建设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总用地面积186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在环东海域的思明工业园,一期占地5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管理、服务不仅壮大了思明区的工业经济总量,更为思明区腾出了宝贵的空间来发展第三产业。(本报记者 徐建勋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冯刘克 本报通讯员刘冲 庞礴 任俊姬)
新突破!河南保税物流园区E贸易交易额累计超千亿
鄂托克前旗:不负春光争朝夕 重大项目建设势如虹
投资总额34.4亿元!醴陵一季度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安徽池州高新区精耕细作“主战场” 追逐高质量发展
“云南科学城”和“老挝新能源产业园”将投建
江西赣州高新区:奋力打造中国稀金谷
湘潭出台招商引资激励政策“20条”
兰州高新区大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
127个项目总投资128.52亿元 合作市2023年重大项目集中复工开工
抚顺市“拼抢争实”抓招商上项目促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