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情介绍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4月,规划面积12.49平方公里,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9月对周边村庄实行托管后,下辖两个办事处(26个行政村),规划控制面积82.1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产业工人及其他从业人员近10万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郑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外资企业、工业企业和出口加工企业的聚集地,郑州东南部的绿色产业园。
(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郑州经济开发区紧邻郑州市区,即可充分利用母城的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又为自身未来发展留有广阔的空间。北部郑东新区与开发区一路之隔,其现代化的商务、教育、文化、金融等设施,为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后防支撑。在河南省实施的“郑汴一体化”发展战略中,经济开发区处于郑州市向东发展的桥头堡地位。(二)便利快捷的交通网络。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经济开发区南距郑州国际航空港22公里,北距郑州公路物流中心1.5公里,西距国家一类铁路口岸郑州铁路东站2公里、公路货运中心站1.5公里,铁道部规划建设的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设立区内,建成后将与北京、上海、青岛、广州、西安、成都开通28对集装箱列车,总货运吞吐量1961万吨。京珠高速、机场高速、310国道、107国道、环城快速路纵横交错,环绕开发区四周,构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从开发区出发,通过高速公路,3小时内可以抵达河南省所有重要城市。以500公里为半径的6小时货运范围可以辐射3.6亿人口;以1000公里为半径的12小时货运范围可以辐射7.9亿人口。(三)回报丰厚的优惠政策。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务院赋予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系列扩大开放、吸收外资、鼓励出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计划管理、经济管理权限,入住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省公共保税中心、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四个国家级政策园区的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可享受免税、退税、出口奖励、运费补助、创业基金扶持等相应优惠政策。开发区《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广使用标准厂房加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将对符合产业政策和导向的内外资项目给与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四)专业齐全的人才资源。郑州市现有科技机构3778个,科技人员40多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10多万人。国家和河南省设立的机械研究所、27所、713所每年承担数百项国家和省市重大科研任务,近百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郑纺机、郑煤机、郑州轻汽、宇通公司等大型企业拥有先进的机械装备、完善的科研机构、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业务熟练的技术工人。依托省会48所高等院校、118所职业技术学院和技工学校,每年有23万名各类专业的毕业生可供区内企业选择。开发区建立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可以满足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五)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有公安、工商、国税、地税、质量技术监督、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银行、电信、邮政、会计、职介等服务体系;学校、幼儿园、职业教育、医院、体育场、网球场、高尔夫球场等生活配套设施。开发区管委会致力于建设“务实、高效、廉洁、亲商”的行政服务体系,对区内企业全部实行行政事业“零收费”。行政服务中心32个审批窗口对区内企业和进区项目集中审批、办理有关手续,实行“一站式”办公,全程代理代办服务;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生产经营、合资合作、信息交流提供协调服务。(六)清新宜人的区域环境。经济开发区聘请国内专家精心编制城市景观规划,并引入国际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区内没有造成污染的重型工业企业,在中西部开发区中率先全面导入区域形象系统(CIS战略)。区内拥有AAA级金鹭驼鸟生态园,先后修建了由喷泉与时空走廊组成的启明广场,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中心广场和清新典雅的开发区同乐公园,全区绿地覆盖率达38%。二、发展现状
郑州经济开发区经过14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建成了一个具备产业聚集功能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工业区和新城区。
(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目前,开发区基础设施覆盖面积13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3.4亿元,共修建道路60余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总供电能力达到30万千瓦;开发区自建环保型燃气热源厂,供热能力每小时达58蒸吨;区内具备10万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1000兆;区内建有铁路专用线条公交线路通达市区,并在区内开通了公交环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燃气、供暖和交通网络。(二)引进了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由开发区投资5000余万元的建设的试验小学、郑州市85中建成招生,结合开发区特点,学校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增设了日语特色试验班;台资企业丹尼斯7000平方米大卖场投入营业;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整体迁建项目主体完工,开发区门诊部已经先期接诊;郑州人力资源东市场、开发区人力资源中心挂牌运营,可满足区内企业各种人才需求。(三)搭建了客商投资兴业发展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开发区规划建设有河南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省公共保税中心、河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郑州高新技术创业中心4个国家级政策园区,信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3个产业园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区内累计引进各类项目和注册企业1500个,荷兰飞利浦、德国MAN、德国敦豪、韩国LG、日本日产、美国联邦快递、百事可乐、台湾台塑等世界500强企业,中铝集团、希望集团、安彩集团、宇通客车、海马汽车、雅士利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先后入区兴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铝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税、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居全市头部和第二位;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幅均居全市头部位;我区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开发区,并分别获得省、市商务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年1—8月份,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亿元,同比增长30.3%,工业总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30.5%;实现财税收入7.07亿元,同比增长71.2%,财政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5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同比增长31%。上半年,税收、财政收入、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四项指标均分别超过2005年全年总额,有望提前一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三、未来发展
未来,经济开发区将围绕建设“开放型现代化工业新区”的发展定位,按照 “工业立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新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扶持传统产业,重点打造产业园区,带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是以海马汽车整车生产和配套项目为龙头,建立汽车工业园,引进零部件加工配套项目,园区远期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
二是以中铝板材项目为龙头,建立铝加工工业园,重点推进印刷PS版、涂层铝板带、涂层铝箔、铝塑复合板等铝板带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三是整合传统产业,开发现有资源。通过引中国龙工桥箱、中科英华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制造知名公司,推进区内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产值100亿元。
四是以南部外商投资集中区为平台,加快日本中小企业工业园洽谈成熟的日新精工、双日株式会社、川岛机械、桐林木业、日本荣宝等9个投资主体的12个项目入住园区;积极推进日产10万台生产基地建设;强力引进年产200万箱的烟厂生产基地,园区规模实现产值300亿元。
五是以晶诚科技园集成电路生产项目和安彩液晶基板项目为龙头,建立信息产业园,重点引进集成电路、显示器件的设计、生产、封装等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六是以绿色能源(******利用)开发利用、开采设备制造、大功率LED照明器件、生物燃料、雅士利豆奶粉加工基地等环保、节能、减污项目为龙头,建立绿色生态园,园区规模实现产值100亿元。
通过产业培育、产业招商、产业服务,经济开发区将努力建设成为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出口加工企业为支撑的经济园,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的创业园,一个人居环境优雅、社会和谐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生态园,为区内客商和职工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