蕞新!郑州金水科教园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公布
(以下简称“总规划”),对西起中州大道,东至金水区界,南至连霍高速,北至贾鲁河以及郑州市北边界的片区规划进行详细的公示。
在该规划中本次规划区是郑州都市区主城区北部拓展区的一部分,为区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空间上的支持,同时该规划明确本次规划区发展电子市场、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在该规划中,规划区域位于总规中城市外围生态绿化环带上,对区域生态要求较高。按照空间管制要求,规划区域西部主要控制为限制建设区和城镇建设区,东部主要控制为禁止建设区。本次规划区位于中心城区南北向城市发展轴的北端,可作为城区向北部拓展的城市空间。结合产业布局要求,规划区可重点发展生态型产业,积极融入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
结合该规划相关内容,本次规划区范围内107辅道以西、机场以南区域内用地主要控制为城市建设用地,机场周边及以北区域主要控制为基本农田,107辅道以东、京港澳高速以西区域主要控制为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农田和基本农田,京港澳高速以东区域用地主要控制为水域、村庄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
规划区内沿明理路、龙津路、慧城大道-杨金路分别布设有轨道交通1号线米半径覆盖率23%。远景年中心城区线米半径车站覆盖人口和就业岗位达到各自总量的50%,园区轨道线网密度及站点覆盖人口及就业岗位率低于中心城区的水平。
在郑州市引领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区域大背景下,结合外部发展条件和自身发展的要求,着眼于打造“中原经济区创新服务核心,郑州都市区生态宜居精品区域”的战略目标,围绕“中原智慧核、郑州生态城”的核心目标,确定规划区的主体功能定位为生态智慧新都,空间结构为“金轴智环,环环相扣,多元联动”的空间发展格局。
1、规划区区位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可达性强;内部有多条河流和灌渠穿过,北临黄河、用地内部及周边有多条生态廊道,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2018年,郑州金水科教园区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247.18公顷;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59.78公顷;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82.54公顷,特殊用地267.55公顷。
郑州金水科教园区城市建设主要开展的建设内容以道路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合村并城为主,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处于城市建设初期,各功能中心尚未形成,城市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1、立足生态优先,确定以生态定发展(优先划定生态红线)、以资源定人(土地、水资源承载力)的规划思路。
3、对接蕞新形势与区域格局,发挥规划区区位优势、沿黄生态优势和文化优势,联合周边组团共同发展,全面提升金水科教园区在区域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4、结合金水区产业发展要求,全面实现金水科教园区城市转型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创新能力的发展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及提升。
协调近远期规划,以空间留白应对未来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为城市的发展预留弹性空间。
智慧型创新产业区——充分利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区、自贸区等国家发展战略给规划区带来的发展机遇,将金水科教园区打造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
打造智慧型新区,不仅是新兴产业、高端技术的聚集地,更应该用智慧的理念,让生活在城中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进步,使生活和生产和谐相融。
,生态条件优越。规划区的发展应践行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协调发展,打造沿黄生态宜业宜居的样板区域。
到2025年,初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到2035年,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全面形成,人民生活富裕、安定,城市品质实现跨越提升,形成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城区。
基于规划区区位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将沿黄生态区域产业定位为:以沿黄生态旅游、沿黄文化休闲、都市休闲农业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
将城市功能区产业定位为:结合智慧城市定位发展软件产业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共享生态科技产业、信息安全产业、高技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和高端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智慧创新型服务核心。
”的空间发展格局为产业发展骨架,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区各项产业协调发展,结合建设区域与沿黄生态区域不同的建设要求,形成联动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金轴”:即由郑州市中心城区,经郑东新区CBD和龙湖副CBD延续至本次规划区内的商务金轴,沿轴线两侧布置产业商务服务设施,形成多维服务业态共生的区域产业中心服务轴。
“多片”:结合上位规划、现状产业布局和资源条件,在沿黄片区规划都市生态农业区和循环农业区;在城市功能区规划信息技术产业园、共享生态科技产业园、信息安全产业园和科技创业孵化功能区共5个不同类型的园区。
尊重现状建设情况,结合原总体规划,在慧城大道和龙源路形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打造区域商务服务核心;在慧城大道和鸿苑路交汇处规划文化、商业、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区域级公共服务核心。
延续原总规,以南北向主干路龙源路两侧商务用地为依托,规划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特色,打通规划区与龙湖的联系;沿东西向主干路慧城大道形成联系各组团的空间发展轴线。
沿黄河打造生态文化景观带,作为都市区沿黄生态文化带的有机组成部分;沿贾鲁河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的规划两条生态廊道(城市通风廊道),控制各组团蔓延发展,奠定园区生态格局。
结合原总规与现状建设情况,在慧城大道南侧形成四个居住组团,并通过多条干道连接南部龙湖,借势发展;考虑到机场对用地的影响,在慧城大道以北规划满足限高和噪声影响的产业用地形成产业组团,为园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撑。
在用地布局方面在布局框架、规划理念的指导下,充分结合生态保护、基本农田、现状、机场及其服务设施安全防护要求等,对各类用地进行合理布局。
金水科教园区范围内总用地面积约6269.6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3850.52公顷(城市建设用地约为3129.8公顷),非建设用地规模约2417.11公顷。
规划范围道路系统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层次进行规划建设,并相应组织不同层级道路间的衔接与布局。
,其中:“一横”为S312;“四纵”为中州大道、东三环、大河路东延伸线、京港澳高速辅道。
主干路网格局,其中 “两横”为慧城大道、鸿宝路;“五纵”为龙津路、龙源路、观礼路、博学路、鸿苑路;“一半环”为明哲路—明政路—明理路。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